很多人都會拿本益比衡量股價合理度,但本益比多少才合理?
這要看該公司的所屬產業,技術能力,競爭對手,成長力道而定
個人將合理本益比分為這幾級:
第一級:技術能力獨走,短期內幾無競爭對手,毛利,營利率與營收皆穩定成長,
此類股票可享有較高本益比,約25-30倍,如台積電,大立光....
第二級:技術能力佳,毛利,營利率與營收穩定成長,惟有少數強大對手威脅,
不過衝擊有限,依然能維持穩定高獲利,此股票可享次高本益比,約20-25倍,
如IC設計龍頭聯發科,台達電,上銀等
第三級:技術能力佳,但競爭對手多且激烈,毛利,營利與營收波動較大,
亦或是技術能力普通,但是是市佔率大的龍頭公司,毛利,營利與營收穩定,
此類股票能接受的本益比稍低,約15-20倍,如鴻海,可成,以及一些傳產龍頭股等
第四級:技術能力普通,毛利,營利與營收波動大,進入門檻不高,且非龍頭公司,
台股中大部份的公司皆屬此類,其能接受的本益比亦較低,一般約12-15倍
第五級:技術與進入門檻皆低,毛利,營利與營收波動大,
過去幾年甚至有虧損紀錄的公司,亦或是所謂景氣循環明顯的股票,
差的時候即可能虧損,再不即是所謂衰退型,夕陽型產業,此股票能享有本益比最低,
約8-12倍.
當然,這只是就當今狀況,台股如果因為景氣衰退走入空頭市場,這數據就必須向下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