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股的看法不一樣。
不過這再正常不過,股市一直以來都是一種走勢、各自表述的。
會造成台股指數從1990年以來一路震盪的主要原因在於各類股多空走勢不一,
如果將台股再細分為電子、金融以及非金電,
看似混沌不明還帶著一點詭譎的台股走勢也就隨之明朗了。
嚴格來說,電子類股的前一波年K多頭結束於2000年,
2000年開始年K走空直到2008年底,
2008年底至今已然是多頭走勢,
只是多頭並未完成最嚴格標準的認証。
金融的前一波多頭結束在更早的1990年,
隨後一路走空至2008年底。
受限於與電子類股次級走勢的差異,
我們只能確認金融從2008年至今還在進行反彈。
非金電前一波多頭同樣結束於1990年(猜測的,証交所資料只能回溯至2005年),
空頭則同樣結束於2008年。
不同於電子、金融類股的則是非金電2008年起已經百分百証明走多(為什麼?)。
將上述三個不同類股合成,
就是你我今日看到的表面"詭異"、仔細深究其實再平常不過的台股。
台灣是個2300萬人口的小國,土地資源在全球排名屬於末端,
自然災害排名則高居全球前端,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台灣擁有今日成就已屬不易,
想要在各個領域與全球大國一較高下的志氣固然值得佩服,
但在人力、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
更聰明的選擇其實應該是集中有限力量、專注於更具有優勢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