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insa (科科)
2014-11-11 10:02:33這一堆新聞整個就有一副很濃的政治恐嚇意味
還有人可以去跳針服貿? 話說服貿和這次所謂衝擊到的產業完全不相關
甚至服貿還是一個被政府指稱是共諜的人去談判的
不扯服貿 我還沒想起來這一串惡搞的事件勒
而且喊很大聲 說台灣被衝擊到的產業有六千多億
但是甚至連台灣所謂這些衝擊產業的關稅都沒有列出來
不知道和韓國方差距有多少?
而且韓國談成的中韓FTA 也是預計以5~20年的長時間來緩降關稅
為啥要長時間緩降關稅?
因為FTA並不是單方面開放 而是雙方面都有必須要開放的產業
而開放有產業獲利 必然有產業會有嚴重損害
長期緩降就是為了減少衝擊 簡單講就是讓他們慢慢提高競爭力
不要一下子暴露在零關稅環境被K暴
而且最大的問題是 中國台灣簽的ECFA據稱有早收清單欸
據稱減掉很大一部分關稅
好像和這次有不少部分的重疊
但問題是 我們本來就關稅佔優勢的部分 這幾年真的有特別強嗎?
其實可以查到啦 早收清單對中國出口是有成長 但問題早收清單不只我們有
中國方也有早收清單 比起我們早收清單出口的成長
我們在中國方早收清單的進口成長反而還多很多
不過真正的重點是 明明中韓FTA簽了也不會馬上關稅降至零
而是花長時間緩降 台灣目前甚至好幾年內關稅也還是比較低
結果計算衝擊的方法是把所謂的衝擊產業的關稅直接用零來計算
嗯? 感覺就是故意算嚇人的數字來恐嚇人民
說起來 如果關稅比較低就可以把台灣產業打爆的話
那明明現在我們反而還佔有關稅較低的優勢啊 怎麼沒反過來把韓國打爆
另外 台灣現在出口到中國的貨品有69%零關稅
反過來中韓FTA即使簽下去(目前尚未簽)的當下 韓國也只有44%零關稅
要花20年的時間才會提高到覆蓋85%零關稅
也就是目前我們還明顯佔優勢 就算完全不去簽協議
20年後我們的劣勢也不及目前韓國相較我們的劣勢那麼多
意思是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談貨貿
反正短時間只有我們衝擊韓國 而不是我們被衝擊
結果現在喊成這樣 產業都怕得要死?
關稅比人少都沒辦法把人幹掉了
現在人家關稅開始變少 就怕成這樣 這根本就是自己缺乏競爭力嘛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