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搞懂了,但這真的要補個幹....
我這次的狀況比較特殊是因為我在榮創的前身叫先進光電的時候就買進
中間經歷過 減資 下興櫃 增資 改名 上興櫃 轉上市
所以有部份股票屬於無取得成本狀態
當它改名又上興櫃之後我還有買進幾張放到IPO之後
事實上這隻股票IPO後只有很短時間上沖就一路跌跌不休
根據先進先出(我不想再浪費時間搞清楚什麼叫加權平均了)
我的賣出價格得根據買進順序 所以已經轉到不知成本的被算在最高賣價
後來在興櫃買進的則是越賣越低
所以就出現沒有取得成本的被算做有賺,後面賣得算賠
那麼證所稅怎麼算呢
如果你有需要用到報稅軟體裡面 證所稅那頁
你會發現他一開始有兩個分類
無法取得成本跟有取得成本
這兩分類的盈虧是不能互補的,因為前一種是以賣出金額的一定比例來作為所得
所以絕對不會有虧損(有虧損國稅局也不認)
這部份的稅額不能抵,你列舉的損失
在無取得成本的狀況下,則是根據你賣出股票的種類
未上市櫃的算賣價20%,興櫃的算賣價15%、上市櫃的算賣價50%
來當作你的所得
有交易紀錄的則是用賣價-成本,來當作所得
然後在根據你的持有時間算稅率
IPO之後還繼續持有超過3年 -> 3.75%
持有超過1年 -> 7.5%
持有不到1年 -> 15%
所以只要有無法證明取得成本的,就是一定要繳,管你後面有沒有賠
另外還有一個很機車的地方
因為我有經歷過減資在增資,所以我持有的股數是有零股的
我在算賣價的時候得要分拆很多筆 (381股在A價格,619股在B價格)
好險我這次筆數不算多,不然光拆這些就要搞掉一整天
最後另一個很不爽的地方是
這種算法我就不相信國稅局的承辦人會接受我的數字
(跟稅吏打過交道就知道這群人完全不相信他人)
明年我一定得要帶資料跑一趟當面跟承辦人灰......
結論就是...e04,以後IPO前就賣掉
※ 引述《parus (我想出去玩)》之銘言:
: 剛剛用了國稅局報稅軟體填完非常難算的證所稅
: 其實只有一檔3437
: 它是減資、下市、改名、上興櫃、上市
: 所以我有些股票是改名前就有
: 有些是上興櫃之後才買
: 結果跑完程式說明是這樣
: http://imgur.com/g3mDJwy
: 耶....為什麼虧損的不被承認??
: 不是當年度盈虧互抵嗎?
: 想打去國稅局,卻一直「服務人員都在忙線中,請稍後再撥」
: 有誰可以解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