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itt (喜歡美食與運動(M))》之銘言:
: 六月出口年增大幅衰退10%,幾乎是過去經濟蕭條時才會有的表現,
: 股市也是如此,弱於國際盤已經很長一段時間,
: 現在全球的經濟並非處在蕭條期,台灣出口這樣的表現只能說不單單跟景氣有關,
: 產業本身競爭力衰退恐怕才是更嚴重且更讓人憂心的狀況.
: 若這間公司有著絕佳的競爭力,又是主流產業,
: 公司的獲利與營收至多就是景氣不好時因需求減少跟著下去,
: 但只要景氣一回升,馬上就會起來,可如果是競爭力根本的敗退呢?
: 那很抱歉,景氣差的時候訂單流失更快,營運狀況更糟,
: 景氣轉好時也未必能吃得到肉,再也回不去過去榮景.
: 把主要國家的產業競爭力來打個評分的話,假設以美國10分為標準,
: 在我看來德國差不多有9分,日本有8分,南韓有6-7分,
: 台灣在2000年以前也差不多6-7分,2000年代末期剩5-6分,
: 現在恐怕只剩5分,中國大陸在2010年以前是2-3分,現已來到4-5分,
: 跟台灣分數愈來愈逼近,反映在股市上表現如何? 2000年代時,
: 台股尚有道瓊的75%,現在只剩一半,未來恐怕只能在這水位遊走,
: 德股原本一直落後台股,現在已經領先台股一年多,去想想原因出在那就不會意外了.
: 為什麼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會每下愈況? 說穿了就是企業主不思進取,政府又重資輕勞,
: 造成很多老闆寧可一直堅守代工,而且還不是多高階的代工,
: 這種企業在過去南韓,中國尚未崛起前或許還吃得開,可放到現在呢?
: 只能默默的看著公司營運走下坡,逐漸凋零不是嗎? 偏偏政府面對企業經營不善,
: 就是降稅,22K,外加無條件金援,企業主無意大刀闊斧救亡圖存下僅能撐得了一時,
: 撐不了一世,最終公司還是掛,金援也要不回來,而且,台灣的產業可以說是被過度保護,
: 保護到什麼程度? 拿汽車業來說好了,汽車業早就賺很大,政府還要保護,
: 後果就是現在連個汽車引擎到現在台灣自己都搞不出來,標榜品牌的LUXGEN
: 那顆引擎都還要看日本人的臉色才生得出來的次級引擎,你說可不可悲?
: 假若台灣產業沒辦法脫離代工宿命,傳統運作模式的話,
: 我敢說未來幾年的台股恐怕相對國際股市來說恐怕還有可能走得更弱,
: 別忘了大陸甚至接下來東協的崛起都是台灣必須擔憂的地方.
其實這文裡已經點出台灣最大的障礙
這障礙就是老百姓只會把問題丟給企業主跟政府
老百姓大多只想安穩度日
然後怪別人為什麼不去想辦法不去改變
很多人是這樣
讀了個碩士博士
然後找了個覺得還可以的公司工作
然後結了婚買了房買了車
然後靠近中年了發現自己競爭力有問題
開始擔心沒頭路怎麼辦
想努力改變什麼但沒什麼頭緒
想跟老婆討論老婆說別來煩
要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再說
自己想了想又想說明天再說
明天到了想說下週再說
下週到了不然先忙點別的
不然跟老婆先來個二天一夜輕旅行
沈澱一下再說
沈澱完了想說明天再說
日子一天一天過,到了某個時間點
發現,幹,原來是老闆跟政府害我的
審視一下國情果然發現台灣很糟糕
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
好,馬上行動說做就做
於是到批踢踢上發個文
提醒一下鄉民企業主跟政府問題很大之類的
在痛心疾首中又過了幾年
然後...
然後...
一生就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