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goo.gl/eNxwop
2.原文內容:
亞洲股崩、貨幣跌》讓我們重讀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5大教訓
撰文者:楊智超 2015.08.27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新興市場貨幣重貶到 10 多年來新低,中國股市波動劇
烈,亞股崩盤的恐慌擴及至歐美,導致歐美股也跟著接連下挫,市場擔心 1997 年亞洲
的金融危機恐重演。不過經濟學家認為,目前的情勢與當年很不一樣,因為亞洲國家的
經濟基本面都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以下整理出了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帶給亞洲各國的 5
大教訓。
減少外債
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有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各國的外債過高,這些外國負債主要來
自私人企業。現在亞洲國家外債佔 GDP 的比例已經明顯下滑,企業短期的外債曝險也較
低,與過去相比已經較為安全。不過野村證券分析師 Rob Subbaraman 指出,亞洲國家
內債佔 GDP 的比例卻較 1996 年時大幅提升,這意味著當亞洲開始升息時,恐會導致信
貸緊縮的情形發生,當然亞洲今年不太可能會升息。
放寬外匯市場彈性
1996 年時亞洲國家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鉤,亞洲金融危機使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南
韓的經濟重挫,他們的貨幣兌美元都因此重貶了 50% 以上,如今亞洲國家的匯率都已經
較為靈活。過去 1 年來,這些國家的貨幣雖也重貶,不過貶幅則僅有 15%。當然,美國
聯準會(Fed)在 9 月或許仍會升息,這將使得亞洲國家如印尼的貨幣持續貶值,亞洲
企業的美元負債成本將加大。原物料出口國也會面臨大宗商品物價持續下跌,壞債上升的
風險,增添經濟下行壓力。
增加外匯存底
亞洲許多國家在 1997 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外匯存底不足,只得轉向世界貨幣基金組織
(IMF)尋求紓困。IMF 因此要求這些國家需執行撙節政策,一些評論認為這在當時加速
了金融危機的惡化以及亞州政府的壓力。自從 1997 年以後,亞洲各國都開始增加外匯存
底,確保有 15 個月可進口國外商品的外匯存底來面對各種危機......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1997亞洲金融危機距今好久了 拿這此股災跟這往事相比 好像不太能成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