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over banking
金融業從上世紀以來,一直成為越來越強勢的行業。原本扮演經濟中的角色,是健全市場
機制,幫助資金與尋找資金者媒合,但由於獲利看似容易,又不斷地吸引人才進來,造成
許多地區以及呈現舉國不生產,全數玩金融的現象。人們流行當資本家,不勞動,本身開
始違逆金融體系的本質,甚至只能為了獲利帶頭創造泡沫。
每個產業玩完了 政府也玩的差不多
金融造市者,為了促成交易和放貸,在商品上開始越來越複雜,並且作出許多的特有名詞
,開始向政府與跨國組織施壓,把許多還有待確定的資源資本化。要記得,市場的定義很
難說,這是一種謬誤,許多人誤以為資金量是全部的市場定義,但是在這個資金與資源分
配在1%的年代,市場參與者,以個數來說大幅下降。舉例來說,原本市場參與者也許是10
000個不同的個人與團體,財富分配是較為常態的。現在是500個左右,財富呈現極端分配
,而且許多公司、法人、單位是同樣團體,而很多參與者是避開稅負的,意即市場導正功
能完全喪失
為什麼怕通縮?因為吹泡沫者鼓吹資產上升,利率下降
泡沫需要的是膨脹,金融體系利用低利不斷槓桿膨脹資產,所把持的就是有套利空間。只
要資產價格水漲船高,當初預期的報酬率就有機會達成,可以維持泡沫繼續吹。舉個例子
,今天只要有一筆資金,我可以置產。資產價格上升,我可以選擇獲利了解,或是從資產
再貸錢償還前債,舉利率更低的新債,周而復始,我什麼生產也沒作,資產就爆炸了,當
政府被說服維持低利率,資金擁有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借貸,炒作,找下線。最近出現goog
le關鍵字、富二代外匯金、新加坡黃金等詐騙,都是金融詐術被發覺原理而應用的案例。
商業與金融犯罪被大幅鼓勵
今天你拿刀去超商搶劫,很快就會坐牢。如果你大幅舉債和套利,甚至掏空,會有其餘金
主找你,因為當資金持有者發現某項資金的報酬率與風險、成本不成正比,就會鼓勵你,
看來吸金和詐騙是人類史上最划算的投資。
打壓市場參與者新名詞-民粹
市場存在的目的是要交易活絡,讓參與者可以在對的運用資本下,經濟自我導正。由於泡
沫鼓吹者擔心炒作失靈,開始拒絕市場有參與者進入,開始用絕對量,而非參與者數量來
作評估,並且要求市場規則制定者一同參與市場,背後的目的很簡單,維持低利與寬鬆,
但投資資產膨脹。人民的聲音被當成民粹,因為阻礙了上述種種利益
中國無法炒作,新興市場倒地
副作用出現了。其實看到中國的7%的GDP,讓我想到蘇聯的計畫經濟。人民幣的永遠升值也
變成鬧劇一場。不過目的已達成,大量的兩岸三地泡沫鼓吹者已把一堆民眾和原有安全資
金捲進去。所以論述就變成,你的資金也在裡面,快和我一起炒作!快叫你旁邊的人加入
!
中國的能力,就是大話嘴砲與推責任,這種情況十億人一起復誦威力可以超過聖經與任何
科學定律。可惜以剝削為主的獲利團體在大幅膨脹後已無法再用更大規模的剝削維持成長
金融機構與從業人員下一步....?
金融業資金最龐大,對利率和預期報酬率也最敏感。目前狀態已經是,我鼓吹你下場,輸
贏我都賺,企業鼓勵購併,鼓勵資金放貸等等。只要依賴的對象獲利率下降,馬上大幅虧
損,目前金融機構急得跳腳,因為中國緩速增長,資產價格掉落,利率匯率雙損,只有逼
迫新台幣和利率下降否則要被看破手腳
不要再騙了
匯率是一個相對值,新台幣為何一定要和人民幣或韓元同貶?基本上匯率上漲的是美國,
那麼將出口導向美國,準備再往日本(因為為避險貨幣)其實出口競爭力是上升的,原物
料價格下降,其實對美.歐出口能力是大幅增加。所以這裏要點出一個騙局。鼓吹貶值的
廠商,不但沒有在臺灣創造就業、消費等等,連進口原料再臺灣加工都沒有,臺灣只是避
稅和炒作股票的據點,當然還有許多早期添置的資產。許多集團已經是假台商,真中資,
當中國投資不如預期,自然要降低在臺灣的舉債成本,包括匯率和利率。
臺灣到底要不要一起下水
預計下一步,企業裁員,鼓吹外星科技等等。金融交易將越來越清淡。金融業也被逼迫,
是要協助中資對象一起壓低臺灣匯率與利率,還說要守住利差?給大家建議,每一件事情
用大幅舉債和中國泡沫掛勾者角度思考,就非常清楚。某些人根本不是擔心臺灣經濟與薪
資,也不是真正反對鎖國。基本上連經濟學都不懂。
笨蛋,中國兌美元和臺幣貶值,和中國進口,在臺灣加工,外銷美國不久好了嗎?既然認
為兩岸是ㄧ家的,匯率利率不要再掛勾了,對中國以外其他國家作鎖國!美牛美豬,日本
輻射農產品,通通進口外銷中國就好了!再毒也不會比中國食品毒,況且中國消費力這麼
強,中日的摩擦正提供機會,目前全世界最有疑慮的是中國人,臺灣就先作其他國家的生
意,沒必要顧某些人的小三到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