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國新一輪下崗潮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5-11-10 23:14:11
第二輪下崗潮或來襲,連博士都難找工作了
2015-11-09
據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人大老博士論壇稱,勞動市場信號已經失真了,統計局公
佈的登記失業率對於研究者沒有用,“那個指標根本沒有敏感性”。其表示,由於國企重
組等因素影響,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
今年以來,受股市一直不景氣,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很多企業倒閉,一些外企撤出中國市
場,讓很大一部分人失業或下崗。而目前的就業形勢也非常嚴峻,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
一些大學生畢業在找工作時總是覺得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些企業又總覺得崗位根本沒人
來應聘。而如今據曾湘泉所言,統計局公佈的登記失業率根本沒有敏感性。更稱,由於國
企重組等因素影響,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 
這一言論立馬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直呼:“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啦”、“這是失業,不是下
崗,下崗有補貼的”、“國企重組,裁員裁的是誰?”如果真入曾湘泉所言,那麼國家確
實要對就業政策做出調整了,更要好好研究,如何才能調整好就業形勢,做到不浪費人才
,減少失業待工的人。
下崗潮背後的真相:盤點國人改革開放後三次命運大轉折
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改開後第三次命運大轉折

第一次發生在1978年,劫後餘生的中國人迎來了改革開放,小崗村和全國各地的農民們通
過大包乾改變了忍饑受凍的命運;李克強、張藝謀、李東生等知識青年通過高考或者返城
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變身。這一年被稱作改革元年,中國人迎來了第一次命運大轉折。
第二次發生在1989年後,西方制裁加上蘇東劇變,是繼續改革開放還是退回到原點,改革
力量與左派力量僵持不下。直到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僵局才被打破,改革派佔據
上風,姓資姓社的問題被擱置一邊。南巡講話之後,世界五百強企業紛至遝來,南下“打
工潮”洶湧澎湃,數千萬草根階層的命運由此發生改變。部分人從草根一躍成為億萬身家
的老闆,很多業務員或藍領精英甚至可拿到10K以上的月薪。
第三次就在當下,進入2015年,越來越多的頭牌外資企業開始加速撤離中國。外資撤離除
了撤走巨額投資,這些企業龐大的海外市場也一併帶走,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
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迎來改開後第三次命運大轉折。
下崗潮來臨時,職工飯碗丟了怎麼辦?
“第一輪下崗潮”到來時,由於此前無先例,又沒有經驗可資借鑒;加上當時國家經濟本
就非常困難,面對眾多下崗工人及其困難家庭,政府和企業均表現得無能為力。如果曾所
長所說的“第二輪下崗潮”不可避免,除去職工最基本的“三險一金”必須切實落實外,
還應該做的就是再就業培訓。爭取做到這邊下崗、那邊上崗——下崗即轉崗,從而改變過
去那種單純的下崗即失業現象。
當然,如果面臨大量職工下崗的企業,本身就會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對可能下崗
職工的再就業培訓,雖然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觀,同樣有責任和
義務給予一定的再就業培訓資金補助。也就是說,對於那些面臨下崗的職工,由政府和企
業合作,根據勞務市場需求預測及職工再就業意向,抓好、抓實各類技能培訓。給下崗職
工增加現就業所必須的勇氣和信心,這也是對職工權益實實在在的保護以及人文關懷。
再者說了,就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看,“第一輪下崗潮”那樣的慘狀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一是國家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第三產業的占比上升,會提供更多的崗位。二是國家宣導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勢必帶來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也將為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
技能的下崗職工,帶來新的機會。
所以,面對可能出現的“下崗潮”,要正確面對,不必過於驚慌,要堅定對國家經濟發展
持續向好的信心。與此同時,從思想上、行動上,積極做好面對可能出現所謂“第二輪下
崗潮”的各種準備。
中國是否應該重啟下崗潮?
90年代下崗潮是很多老一輩的夢魘。很多文章敘述當年艱辛,一些下崗者失去收入來源,
到菜場逡巡徘徊,收攤時偷拾菜葉。1999年黃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
不下崗誰下崗”,據說那時很多人看到這心堵得慌,把電視關了。黃宏因此被罵了好幾年
無恥。
從市場環境看,1990年代又是改革開放後的黃金時代。大量國企改制,私營企業崛起。公
務員辭職下海,富人走海南,窮人跑深圳。開礦、挖煤、跑外貿、房地產、辦工廠,做生
意當老闆流行一時。當下很多企業家都是起家於此。互聯網業也發韌於1990年代後期。
從下崗潮走出來者,絕大多數人都過得更好。傷痛的記憶是刻骨的,很多人不願回顧。他
們不願承認,國企改制和下崗潮是後來經濟起飛的基礎。國退民進的改革紅利一直維持到
現在,私企發達的地區就業相對容易。在國企密集的地區,托門子找關係依然流行。
最近兩年,高度依賴國企的東北地區陷入衰退,下崗夢魘再次籠罩在職工頭上。我的一位
朋友在鑄造廠做技術,幾年前工資六七千,在當地算高收入,現在月入兩三千塊錢,還是
幾月一發。他所在的遼寧,待產停薪很普遍,GDP增長墊底全國也毫不意外。
為什麼不辭職?在市場上找份工資稍高點的工作,雖然困難,機會還是有的。可惜他缺乏
勇氣。戀棧理由之一是現在無事,休養生息,收入雖然不高,日子勉強能維持。這麼大國
企,只要熬過眼下困難,還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家人總勸著等等。從多年經驗看,在市場
打拼遠不如在國企輕鬆。現在不流行買斷工齡,鼓勵辭職。需要等多長時間呢?沒有人知
道。
近幾天就業研究所的曾湘泉說,中國勞動力市場十分複雜,登記失業率基本已無參考價值
。這一點在國企尤其明顯。很多國企職工事實失業,工資停發,苦苦掙扎,就業數據無法
體現。曾湘泉說,中國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一時間反響很大,很多人說他沒良心,
可是又找不出好的反駁理由。
國企不單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承擔政治任務,解決就業,養活一大批人。國企沒有足夠
動力減員增效。他們理直氣壯從政府和銀行那裏獲得幫助,不必擔心倒閉。這導致國企效
率低下,同時造成勞動力浪費。沒有外界推動的強力改革,國企自身無法解決臃腫難題。
1990年代流行買斷工齡、一次性安置補償,雖然飽受爭議,不過給國企改制提供了靈活機
制。一些不願長熬工齡的員工,他們獲得一筆補償費;經營無力的國企,能公開“甩包袱
”籌碼。這些都有利國企改制,方便私企接手,促進產權流轉。如今這些機制不僅法律有
障礙,輿論也不支持。利益僵持的代價是改革受阻,經濟停滯不前,很多人混吃等死。
市場經濟中,勞動要素的流轉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在南方工廠,民工荒和失業潮間歇出現
,企業生生死死,經濟在波動中穩步發展。互聯網領域,跳槽非常普遍,失業是家常便飯
。近期互聯網界普遍在減少招聘,裁員消息時有耳聞。在國企,失業卻是讓人聞之色變的
辭彙,他們還在沿用“下崗”的說法。勞動力市場上,國企員工的流動性最差。過去十多
年,國企員工享受了長時間好時光,現在陷入困境,有必要重啟下崗潮。
單純職工下崗顯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經濟改革。國企該破產就破產,能改制就改制,引
入私營收購國企,鼓勵下海創業。今天中國經濟已不同往日,社會財富積累已十分豐厚,
下崗會帶來陣痛,卻不至於當年啼饑號寒的苦痛。若長時期貽誤,國企集中的地區勢必塌
陷嚴重。1990年代的下崗潮經驗,實在是值得珍視的改革範例。當下的畏首畏尾,踟躕不
前,說明這個時代的進取精神在消退。
那麼,未來會不會出現公務員下崗潮呢?
跟劉茜相比,張新新的工作似乎更多、更累。並且,後者現在已經享受不到劉茜那種“吃
飯不花錢、娛樂沒地去”的生活了。
張新新在甘肅省一個縣級政府部門的接待大廳窗口上班。由於生活壓力,他也有辭職的想
法。
儘管大家都在討論不斷出臺的關於公務員的各種禁令會影響這個群體的福利,但張新新告
訴記者,這些禁令並未給他的收入帶來任何不利影響—基層公務員原本福利就不多,取消
後和取消前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原本以為公務員是高收入群體,加入公務員隊伍後起碼可以負擔得起買車和購房的需求,
但真正夢想成真後,張新新才發現,自己每月扣除各項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後,實際收入不
到2500元。
張新新經常跟同事們討論他們的工資距離國家頒佈的全國城鎮人均收入還有一定差距,他
也不斷抱怨說除了工資其餘的什麼都在漲。
公務員不好當,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張新新也時常跟同事們討論基層公務員為什麼不好當
的問題。
以張新新本人的情況為例:在窗口工作要經常加班,如果態度稍有不好就可能會被投訴或
直接被批評,“即便態度好,有時也要被質疑”。這是張新新每天都要面臨的問題。
按照單位的要求,工作人員的手機要24小時開機,就連節假日也不例外。張新新因此經常
自責給家庭的付出和關心太少。
工作近6年,張新新至今未曾調換過崗位。他一直在為提升發愁,“即便有機會提升,也
很渺茫。”而如果自己當初不考公務員,可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張新新認為,他的工作幾乎是當地所有行業裏最累、收入最低的工作之一。由於沒有嚴格
的考核體系、勞動與所得多數情況下不成正比,張新新覺得這無法很好地體現出他的個人
價值。
如果未來自己的待遇仍然無法得到提升、收入仍處於社會偏低水準,張新新表示肯定會辭
職。張新新的一些同事也與他有著同樣的想法。
但另一個困惑在於:不做公務員了,又能做什麼呢?張新新並不知道自己辭職後可以做什
麼工作。
專家稱,公務員的工作累是由於政府職能沒有轉變、“應酬”太多,高工資高福利的前提
是形成清廉政治、廉潔政府。市場經濟需要小政府或者適度政府與之相匹配。而目前中國
無疑是過於龐大之政府,必然要減少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縮小政府規模,所以未來必定
會出現公務人員下崗潮。
也許不斷有公務員辭職是一件好事,這樣就能夠增加社會的人才,也可以幫政府機關“消
腫”,裁減冗員、裁減機構,使政府更精簡,更富有活力。
外資撤離、外需遇冷;四座大山、內需不振,2015年的中國製造業,肯定要面臨更大挑戰
。若放任倒閉潮、失業潮蔓延,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的重壓之下,很多中國人的命
運或將被改寫。
來源:鳳凰財經
***********************
東北很慘啊
前幾天公佈的各省數據 東北全部慘綠......
作者: RonaldFisher (費雪)   2015-11-10 23:24:00
好長 END 頭腦混沌再來看
作者: wheateardoll (半分妝成雪霜天)   2015-11-11 01:25:00
A大的話感覺很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