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認為對於TRF有些過慮了
1.所謂的本土繳給上手銀行保證金,這是本來就要繳的
本土銀行另一邊也要從客人那邊補保證金,有沒有補足? 我相信是沒有補到100%
但我認為這主要是銀行自己去斟酌客戶關係,有些資歷好的就不這麼硬
2.大部分承作的客戶,多少一定本身就是有實質金流或部位的(收USD付RMB)
過去人民幣長期升值對這些企業是很不利的,但遠匯在這種長期升值趨勢的狀況下
又不是很有用,此種商品才會這麼流行
對於這些企業,美金兌人民幣升值他們本身就是受益的,如果有美金部位在還有評價
利益,那他們也不過是對沖掉衍生性商品的損失(阿這就是避險阿...)
3.人民幣的反轉大概發生在2014年初,所以最慘的是在那時候承作的
通常合約12個月或24個月,所以大部份最慘的合約應該已經陸續到期,明年一月就
就開始慢慢緩解,後面的合約價格就好多了
4.比較怕甚麼情況 (1)人民幣繼續大貶至7(廢話..) (2)有公司一家做不夠跑去每家
銀行都做,不過這種通常是中小企業不會是大型上市櫃,上市櫃在財報中要揭漏反而
比較少做太多這種商品
5.金融股不好,我認為(1)對明年銀行獲利展望不佳(你覺得成長的動能在哪?)
(2)今年金融商品波動大,大型投資部位獲利沒有過去那麼好(很多年大順風了)
(3)部分外資抽錢回去(抽錢也不代表甚麼,有時候只是他需要錢,或是預期升息
把錢掉去美元部位) (5)高收益債違約風險(不懂..不評論)
至於TRF或是甚麼大陸曝險造成甚麼金融風暴,我認為是過慮了,不是說不可能
只能說目前為止似乎看不出來(或許只是我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