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win (妳給我站住)
2016-02-09 15:43:51※ 引述《csiace (CSI)》之銘言:
: ※ 引述《cobrasgo (人魚線變成鮪魚線,超帥)》之銘言:
: 我提醒一下1000家捷安特(或是任何公司),
: 就多了1000個上市公司老闆,
: 多了n個董事,
: 多了n個總經理,
: 多了n個副總,
: 如果是這樣社會財富沒有比較平均嗎?
: 如果你努力工作,你也可能是其中之一的老闆,
: 總比領一百多萬卻被操死好
: 如果你只是不想看到中小企業的二代開跑車,
: 那你是比較喜歡低薪、超時工作的臺灣嗎?
: 台積電的薪水在臺灣是不錯,
: 但是跟其他國家比呢?
: 臺灣的低薪跟財富不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國民所得從1萬成長到2萬2大家賺的錢反而變少,這是什麼道理?
: 我只知道同樣的外資金融業開給印尼當地的薪水是臺灣的2倍
: 臺灣到底需要巨型怪獸還是中小企業?
: 到底要鼓勵年輕人創業還是就業?
太厲害了捏 ~~
居然有人以為,同樣叫做董事、總經理、副總....bala bala 的
薪水都差不多。
拜託 ~~ 你也得看,是啥產業、啥規模、啥獲利,差很多捏 ~~
舉一個例子,某下游公司採購副總經理,比上游公司對應窗口的專員,
薪水還低。
不懂得人,會說:蝦咪!專員比副總經理薪水多!聽你在豪洨!
為啥?
因為這產業上肥下瘦,上游規模大、獲利率高。
下游規模小、大紅海、苦哈哈。
所以,你在下游的公司裡,就算讓你職稱叫做
宇宙、超級、資深、大大大總經理,都是屁!
再來,台灣的中小企業,薪資福利很摳。
老闆的主要多餘的利潤,來自於擠壓員工的薪資福利。
用個例子說明,一個單純零組件組裝的中小企業。
員工100個人,資本額1,000萬。
每個員工,都以低於正常市場薪資1,000 ~ 5,000元不等的
方式聘用,或是用派遣制度進用。
用中位數 3,000元、12月薪資、2個月年終來估算,
3,000元 x 100人 x 14個月 = 420 萬元
這位中小企業老闆,一年光薪資就可以省下400萬不等。
這還沒有算其他福利、勞健保、退休提撥等等。
老闆光是從新水壓榨個 3 年,就可以賺一個股本。
所以,老闆的第二代,開跑車、跑酒店,是很這常的。
你覺得,這老闆會花數千萬,或是數百萬,提升生產線
組裝的自動化設備嗎?
或是砸大錢搞研發嗎?
答案通常是,不會。
因為,這位中小企業老闆他,賺個5年、10年,身價數千萬、上憶。
公司不能隨時代、產業競爭收掉了,也沒差!
至於那100位員工,領不領得到退休金、資遣費,那是員工的問題。
所以,你去看經濟部調查,台灣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是 13 年。
從長期的國力、產業、公司的競爭力來說,你不覺得這 13 年很突兀?
但是,卻有人不想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反而去聚焦百年企業也會倒等等。
你看到外資金融業薪資,在印尼開價是台灣的兩倍,為啥?
印尼的產業還在發展階段,融資需求是台灣的數倍,
利差也屌打台灣金融業。
所以,同樣金融職位的薪資,印尼比台灣高,那叫做 " 正常 "。
把台灣的產業中小企業化,那不是財富平均,那是 " 財富均貧 "。
一個國家,應該讓最有能力的人、產業出頭,帶動整個產業鏈、
產業聚落,賺取高利潤、提供高薪資。
接著,讓高所得的有錢的人、有資產的人,透過國家的租稅制度,
課徵較多的租稅,移轉或照顧低所得的人。
而不是,把產業中小企業化,把大家都搞成中、低所得。
然後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中,逐漸潰敗。
還有,把產業弄成中小企業,不叫做創業。
真正的創業是創新,用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應用,
創造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或是擴大既有市場。
然後再透過資本市場的幫忙,注入金流,把公司做大、把產業鏈建立,
讓產業聚落成形。
如果創業,只是開個麵包店、咖啡廳、小貿易商,對個人
或許是好。
但是長期而言,對國家、產業的競爭力,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