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防總:江西北部遭今年最強降水 137萬人

作者: STAV72 (刁民黨黨務主委)   2016-06-21 20:19:22
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621/17587015.html
2.原文內容:
防總:江西北部遭今年最強降水 137萬人受災2人死 北京新浪網 (2016-06-21 19:09)
  原標題:防總:江西北部遭今年最強降水 137萬人受災2人死
  視頻:江西鄱陽向陽圩決口 受威脅群眾已轉移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網站消息,6月18日至21日,江西
省北部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初步統計,本次暴雨洪水共造成江西省16個縣(市、
區)222個鄉鎮(街道)137萬人受災,倒塌房屋748間,因災死亡2人,緊急轉移12萬人,直
接經濟損失13.3億元。目前,江西省本次強降雨過程基本結束,昌江幹流洪水已出峰迴落

  江西省北部平均降雨量景德鎮市192毫米、九江市87毫米、上饒市60毫米,其中景德
鎮市浮梁縣、昌江區平均降雨量258毫米,最大點雨量為上饒市鄱陽縣梅塘水庫站385毫米
。饒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58毫米,支流昌江中下游平均降雨量244毫米。受強降雨影響,昌
江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部分支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江西省認真貫徹中央領導關於防汛抗洪工作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國家防總安排部署,
積極開展當前防汛抗洪各項工作。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及時了解險情災情,要求切實保護好
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省長鹿心社組織召開昌江流域抗洪救災工作部署會,副省長尹建
業趕赴鄱陽縣受災一線。江西省防指根據汛情發展,啟動了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共派出8
個工作組和專家組赴受災較重的市縣協助督導防汛工作,省軍區和武警、公安消防緊急抽
調兵力1288名、衝鋒舟89艘支援鄱陽縣搶險抗災。
  6月20日,昌江幹流古縣渡站洪峰水位達到22.35米,超過保證水位(22.18米)0.17米
,鄱陽縣古縣渡鎮向陽圩由於高水位發生潰決。當地政府迅速組織拉網式排查轉移危險區
群眾,共轉移安置1.3萬人,沒有人員傷亡。
  在防禦此次洪水過程中,向陽圩上游的濱田水庫發揮了有效攔洪削峰作用。濱田水庫
位於昌江支流濱田河,在向陽圩上游約13公里,為開敞式溢洪道大型水庫。降雨前水庫水
位低於汛限水位0.66米,降雨後水庫開始攔洪,水位漲至開敞式溢洪道堰頂高程后自然泄
洪。洪水期間濱田水庫共攔蓄洪量約0.18億立方米,最大入庫流量144立方米每秒,最大
出庫流量為17立方米每秒,洪峰削減率達88%。
  此外,由於暴雨強度大,鄱陽縣侯家崗鄉大水堰和謝家壠2座小(2)型水庫漫頂垮壩,
彭澤縣天紅鎮先鋒村煤炭井小(2)型水庫出險決口,當地提前組織轉移了危險區群眾,沒
有造成人員傷亡。
  據初步統計,本次暴雨洪水共造成江西省16個縣(市、區)222個鄉鎮(街道)137萬人受
災,農作物受災面積93千公頃,倒塌房屋748間,因災死亡2人,緊急轉移12萬人,直接經
濟損失13.3億元。
  目前,江西省本次強降雨過程基本結束,昌江幹流洪水已出峰迴落,21日17時古縣渡
站水位20.21米,較20日洪峰水位下降2.14米。當地仍在巡查防守堤圩和防洪工程,抗洪
搶險救災工作仍在緊張進行。
  國家防總工作組繼續在抗洪搶險一線協助指導地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
大水之後必有大疫,防疫概念股起飛囉~~~
https://disp.cc/b/163-9te7
好像有災情照片流出:
http://p3.pstatp.com/large/92d0004a2a7bce80852
http://p1.pstatp.com/large/92b0009689005d318fd
http://p3.pstatp.com/large/92c00096df7e5acd622
http://p1.pstatp.com/large/92b000968915a99e0a8
http://p1.pstatp.com/large/92c00096df8d2ecede3
http://p1.pstatp.com/large/9300004a20012a33a58
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知曉自然氣候的失常是引發瘟疫的重要因素,《禮記‧月令》就指出
︰孟春行秋令,則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疾;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孟秋行
夏令,民多瘧疾。可知先秦時期人們已認識到瘟疫與氣候反常有密切關系。隋代的巢元方
指出︰“(瘟疫)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由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
或有暴風急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疫癘。”う自然氣候的失常是兩漢時期瘟疫發生流行的
重要因素。根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氣候的反常變化主要表現在︰西漢中期至東漢前期
的嚴寒災害。漢武帝在位時期,氣候異變,主要表現在夏季氣溫驟降,天降大雪、霜等,
或者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出現嚴重超低溫等反常嚴寒災害,這種災害性天氣容易導致民眾
和牲畜大量傷亡。“大致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這120年之間,有關氣候異常寒冷所致
災異的歷史記錄多達20餘起。”
東漢中晚期出現寒暑錯時之亂象。東漢中晚期,類似“盛夏多寒”、“當暑而寒”的氣候
異常現象屢見不鮮。如漢桓帝在位時,就出現了“三離寒暑,陰陽易位,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