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必須檢附):
https://goo.gl/jFaPAA
2.原文內容:
更新:新增網友看法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歐美金融監管轉嚴,投資銀行操作趨於保守,紛紛結束自營交易,
並降低債券等證券存量,但高盛(Goldman Sachs)仍有交易員靠著買賣高收益垃圾債,
在今年上半年幫公司賺進超過1億美元(32億台幣)。
儘管美國監管機構要求金融業降低風險操作,但34歲的高盛交易員馬拉弗龍(Tom
Malafronte)顯然更遵循「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據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馬拉弗龍從今年1月起大膽買進好幾十億美元的垃圾
公司債,並趁價格反彈快速獲利了結,賺進超過1億美元。
馬拉弗龍一開始先買進2家信評被降級礦業公司Freeport-McMoRan、Teck Resources的債
券,今年初又看準中、美經濟走疲,商品行情大跌及利率走向不明衝擊市場信心,趁高收
債暴跌機會繼續掃貨,收購玩具反斗城(Toys “R” Us)、雅芳(AVON)等多家企業債
券,有段時間,馬拉弗龍囊括了部分公司債3分之1以上的交易量。
馬拉弗龍進出神速,有時趁油價反彈或經濟數據佳音帶動價格反彈,就把部分債券當沖,
在幾個月之內為公司創造高額獲利,截至6月底幫高盛賺進超過1億美元。
美國政府目前僅允許銀行在擔綱造市商時有限度操作證券,扮演媒合買家與賣家的中介機
構,且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上揭露持有債券等證券數量,不得超過造市商合理的短期需求。
即便如此,馬拉弗龍擔任造市商時,一方面低接客戶手中急於拋售的垃圾債,一方面再物
色買主接手,以較高的價格賣出,靠著買賣之間的價差,為高盛創造龐大收益。
哈佛法學院教授史考特(Hal Scott)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曾表示,要清楚分辨哪些交易
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哪些又是純粹以銀行獲利為目的,實在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沒有人能夠辨別造市操作與自營交易」。
如今華爾街銀行業一旦出現重大損益,就可能被聯準會(Fed)或其它監管機構找去喝咖
啡,高盛也對交易員每日曝險設限,只有在少數特定市況下可以超限,同時必須經過銀行
高層及風控主管核可。
如同華爾街其它大型銀行,高盛在金融海嘯後大幅降低交易曝險,今年前2季決定交易員
單日虧損上限的日均風險值(Value-At-Risk,VAR)分別為7200萬美元、6200萬美元,幾
乎只有2007年1.2億美元以上水準的一半。
馬拉弗龍的操作是否逾越高盛內控規定,引來主管機關關切,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
,在華爾街金融圈,像馬拉弗龍這樣勇於承擔風險的高手已經愈來愈少了。
業界人士指出,不論環境如何變化,銀行總是需要有交易員能在市場流動性不佳時,媒合
買家與賣家,風險操作高手總會佔有一席之地。(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網友看法======
有網友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也有人說,「機率問題, 有人賺, 自然就有人賠。」
出版:07:30
更新:11:34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滿20字):
交易員完全發揮了投機本質
不畏消息面左右 專注於截取價差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