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年前看過一本書
他說台股量縮是趨勢以後個股和大盤會出現真空的狀況
他的意思是因為股市並不是所有的持有者當天都在交易
書上是再解釋一些江波圖的狀況
我這裡在深入一點講
假設現在市場只有兩個人在交易其他人都睡覺了
那這兩個人的交易行為等於全市場的共識
目前的股市就是這樣定義
所以當量縮
比方說過去假設有兩千億的量
現在剩下七百億
這樣理論上平均分配的話
如果以成交值來算大約是少了2/3的單
以交易人數來大約少一半了
證交所有公佈每個月的交易人數可以去查
所以當這個狀況發生,就變成主力在說話
而台股最大主力就兩個,一個就外資,一個就退撫基金
但退撫基金其實涉獵的資產不只台股,而且年報酬只有3左右
所以資產組合應該也有不少是債券
主要持有台股的還是外資居多
那都外資在玩的話,整個盤面的狀況就會很偏向外資的形狀
指數來說,實際上每年指數就會漲是正常的
以台股幾間最大權值發完股利,實際上未分配盈餘算出來的ROE每年差不多也應該漲個10%
也就是假設我們從金融海嘯3955當作台股實際的價值好了
3955
第一年
4350
第二年
4785
第三年
5264
第四年
5790
第五年
6369
第六年
7006
第七年
7707
第八年
8477
當然我這算法非常的粗糙,也稍微有高估了點,但實際上這種複利算起來
是非常可怕的,而且還加上台股被利率通膨下去竟然才只有9000點左右有點驚訝
理論上如果台灣有中國的資金,至少現在的指數都應該15000點了
所以你可以自己算一下ROE就知道,台股的指數應該多少比較合理
總之每年因為發完股利還會有未分配盈餘墊高股東權益,台股指數本來就應該要越來越高
所以理論上的低點應該是一年要比一年高,不過人口紅利在2016年是最高點了
所以股市依照過去的狀況,資本外流,人口外流,技術外流後
當股東權益不再墊高,指數可能也要一直往下看了
※ 引述《linkidd2 (超浪漫賽車手)》之銘言:
: 2013年以來大盤指數皆在八九千點之間徘徊,身邊的人的共識是現在的景氣根本
: 沒有辦法支撐這麼高的指數,對他們而言,台灣這幾年的景氣最多是六七千點左右的支撐
: 但是反過來想,現在的指數如果考慮這幾年的通貨膨脹通膨的話不就是差不多的水準嗎?
: 簡而言之,現在的九點多點,不過就是我們過去均感約六千點左右的水準,
: 考慮近通膨之後,現在的指數並不算高,請問我這樣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