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錢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許多人會把焦點放在如何賺錢上,但他們忽略了虧錢對於利潤
的腐蝕性。
簡單的一個例子:你賺了100%後,只需要虧50%就可以回到原點了。
在認識到虧錢的嚴重性後,我們會開始好奇,該如何避免虧錢呢?
第一,期望值小於零的事情就別再去嘗試了。
在大眾會接觸到的投資領域中,有哪些可能是期望值小於零的呢?
市場分析中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圖表分析及指標分析。
這兩種的詳細技術內容相當多樣複雜,所以我們先討論他們大略的假設,並從這些假設中
尋找可能的盲點。
圖表分析的假設:
1.假設市場上所有已知的訊息都會充分反映在價格上,包含內線消息。
2.因此,可以透過過去的價格表現來預測未來的價格表現。
第一個假設或許”大部分”時候是對的,就像效率市場假說,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批評。
但第二個就有可能些許誤導。
過去的價格或許會提供些許資訊,但我們質疑這些資訊是否有到達能夠預測未來的程度。
而且在這個理論下,通常會搭配著虧損就要快速停損,獲利的話就要緊握不放。
先不論人性是否能夠駕馭這個準則,我們會先發現這個準則必然會導致頻繁的交易,而其
中衍生的交易手續費及稅款將會大量吞噬那偶然的巨大成功。
而且多次的小停損搭配偶然的大獲利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某種東西?
是的,樂透就是如此,輸了也只賠50,也就是停損,贏了或許就有上億獎金,也就是偶然
的大量獲利,而大家也知道想透過樂透穩定地賺錢是頗需要運氣的一件事。
至於透過經濟指標的預測,聽起來或許會比圖表分析更有邏輯,例如我們可以說利率調升
後會使資金緊縮,進而導致股市價格下滑,反之亦然。
很合理,但這問題在於WHEN and HOW?
如果想透過這種方式獲取利潤,像是在升息後放空股市,我們必須知道市場何時開始反應
(否則太早放空會被嘎),並且更進一步知道它的反應會有多劇烈(放空後何時回補),
但這顯然已經超出了我們有限的能力範圍了。
我們並不能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或可以透過這些方法賺錢,但相信大家都聽過採
用這種方法的人虧錢者佔了百分之八十,而我們相信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賺到的錢應該很難
彌補那些虧錢的人,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宣稱這種方法總和下來會是負的,也就是期望值小
於零。
第二,當我們選擇了期望值大於零的事情後,請把運氣成份降到最低。
先說結論,這就是分散風險。
讓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
在某個賭場中,輪盤只要轉到奇數就算莊家贏,偶數則是賭客贏,而這個輪盤中的數字是
1~37,也就是有19個奇數及18個偶數,所以多次總和會使莊家獲利。
但有個賭徒透過精密的分析,發現某個輪盤有點機械故障,導致37次中會有19次偶數及18
次奇數,這使他的期望值翻轉為正,也就是在多次的下注總和後,這位賭徒終將獲利。
但若這位賭徒在每一次的賭注中梭哈,那麼他努力獲取的分析成果將壓倒性地被命運女神
取代,因為不論他先前壓中了幾次偶數,只需要出現一次奇數他就會血本無歸。在投資操
作中,如果因為某些手法導致運氣佔了太高的成分,那麼不論再如何合理的分析都會毫無
用武之地。
敘述完大觀念後,讓我們往投資領域前進。
如何避免在投資中虧錢?
讓我們換個類似的問題: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買東西吃虧?
或許大家都會有這種經驗,當你買下某個朝思暮想的商品後,沒幾天廠商就開始大特價,
使得你每次看到那個商品就頭痛不已。這代表著什麼?這代表著我們買貴了,而買貴讓我
們吃了不小的悶虧。
投資也是如此。
第三,買貴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痛恨買貴,那麼在涉及更大量的金錢交易中,也就是投資,我們更該
痛恨付出過高的價格。
那麼在投資中何謂買貴了呢?
如果有一家麵包店,它每年可以賺進100萬的利潤,店面、土地和其他設備及存貨的總值
約1000萬,而他的主人想舉家移民了,所以要把這家賺錢的麵包店轉手,那麼售價多少你
能接受?你會如何計算?
我們沒有辦法算出一個精準的價值,但1500~2000萬都還算不錯,對吧?
但如果是賣你5000萬呢?1億呢?你是否會開始考慮這要花我多少時間才會回本?
是的,這就是正常的商業交易會有的思考流程,這也是正確的。
那麼如果把麵包店換成IBM呢?瞬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對吧?但估價過程應該改變嗎?
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或許你依然會採用前面的估價流程,只是他現在太龐大了,你心裡
或許會想這好像變得不太一樣了,對吧?
那麼我們把IBM切割成多個等分,例如1000萬一份,這樣是否比較像麵包店了?
是的,這就是股份給我們的好處,他把龐然大物切開來了,讓沒有足夠資金的人也能夠參
與其中,這原本是美意一樁,但在華爾街的戲法下,這些股份被變成僅僅一個代號,不少
人忘記他背後代表著一家公司的切割,是有實質意義的。
所以在證券投資中,該如何判斷我們是否買貴了?
很簡單,用剛才你估價麵包店的方式來判斷。
再聲明一次,我們沒辦法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我們可以判斷某個價格是否過份高估,
就像我們無法得知某個中年婦女的真實年齡,但我們可以判斷她是否已經可以投票;我們
也無法得知一個胖男人的確切體重,但我們可以判斷他是否屬於過胖體型。
投資領域中,我們有很方便的工具來幫助我們估價: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
本益比就是幾年回本的概念,而股價淨值比就是你為這些資產多付了幾倍的價格。
本益比在10~15或許可以接受,但再更高呢?20年回本?這好像就開始會令人遲疑了。
多付淨資產1.5~2倍的價格對於一個利潤令人滿意的商店來說應該還算合理,但5倍呢?這
些東西合併在一起後真的值得瞬間提升5倍的價格嗎?這也會開始令人遲疑。
或許會有人問,既然這是一個這麼簡單的概念,為什麼還會有人付出高達50的本益比來購
買某一家公司?
或許問題出在於他們期待未來利潤會繼續成長,因此讓本益比下降到合理的範圍。
如果利潤真的成長了,事後論來說這會是一樁精明的投資,但我們要問的是,它真的會在
短期內成長5倍嗎?如果他沒繼續成長,僅是停留在目前賺錢的水準,那麼這家公司依然
賺錢,但這位股東可能就要等上好一段時間才能回本了。
對於所謂成長、趨勢或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http://i.imgur.com/AEmOPQG.jpg
市場對這三家公司的評價會是A遠高於C,因為多數人會問接下來幾年會不會A公司的EPS是
8, 9, 10…,而C公司則是6, 5, 4…?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來自邏輯推論,而是來自普通常識。
我們都知道如果某個產業賺錢頗豐,那麼競爭只會越來越劇烈,進而導致利潤趨平甚至開
始下滑,也就是樹不會長到天上去;利潤下滑的產業也是如此,利潤的縮減勢必導致競爭
者紛紛離去,等到競爭者數量少到某一程度時,下滑的趨勢或許就會停止,這是廣為人知
的自然法則。
會結束的事情就必有結束的那一天。
那麼理性的分析師和市場的出價會有多大的差距?
或許分析師會把A公司的上揚趨勢視為一個不錯的質性評價,因此給予它較慷慨的16倍的
平均本益比,也就是64元;市場的評價標準則是建立在近期利潤和極寬鬆的本益比,或許
是20,那麼市場的出價會是140元,這之間的差別超過兩倍,也就是A公司明年的利潤只要
停留在7元,那麼價格極有可能從市場的出價跌落超過50%。這就是注重於未來或趨勢的風
險,而且基於現在市場對”好公司”的出價經常超過50倍本益比,這個跌幅只會更加嚴重
。
而且,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A公司出現過最好的利潤,也就是今年的7元,僅不過是C公
司出現過最差的利潤。
所以C公司真的比A公司不值嗎?這點我們抱持相當的懷疑。
關於未來展望,最重要的問題或許在於:未來究竟值多少錢?
假若我們對A公司某項業務的未來相當看好,那麼我們應該為此多出多少價格?
若A公司原售價140元,因市場的樂觀其價格被拉升至280元,那這個價格還值得我們購買
嗎?未來的樂觀是否已經被充分反映在價格上了?
困難點在於,我們很難量化樂觀的未來,我們很難計算這個未來究竟能為這家公司添加多
少的價值,進而推論出我們應該多付多少價格。
所以當未來被納入考量時,出價很容易失準,而且經常是不合理地偏高,因此導致投資人
買貴了這家公司。
「Never lose money.」–Warren Buff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