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原原po
大學生做股票也不一定會繳一堆學費
去年4月剛進場時大多頭 因為新手抱不太住就頂多 賺少少或是一跌馬上停損
這樣一來一回到年底也有賺本金5趴
雖然完全比不上買0050放著躺著賺
可是有一些停利停損的經驗以後就知道維持紀律跟買點賣點怎麼抓
也遇到很多行情 資產股行情 金融股漲最後一波的行情 減資 除權息跟上沖下洗的
感覺
我沒有做過模擬單 所以一開始是不太敢買
等你買了發現有漲就對自己判斷有信心就會比較敢出手了
到了今年我的報酬率就有到10趴左右了
(扣掉未實現)算是有在進步
就覺得你可以直接開戶沒關係
不過一開始都是看的多買的少慢慢累積經驗這樣
操作辦法我覺得還是用書裡學的 本益比
看kd 均線什麼的 聽聽其他財經節目
搞清楚選擇權跟摩台指對大盤的關係(我還是搞不太懂)
有經驗就一定會進步
有進出場經驗何嘗不是投資自己台灣職業大約7成以上薪水無法滿足小康吧 有個經驗決定自己是要自行操作還是ETF也不錯不過也不用花太多時間 我也是買定存股 出社會後才操作看人吧 有些科系出來就是做公務人員 薪水差距沒很多科技類就是全力拼自我發展了我大學同學8成都是當老師...個別差異極小公務員配一定的理財能力 小康穩過一生每個人追求不同工作也不是一定要朝高薪發展 有認識的他就喜歡烘培也是搭配理財過的很滿意
大學先練功有什麼不好,我就嫌太晚進場了,大學玩只是浪費時間
25歲開始投資 3年建立系統3年驗證系統3年改善系統34歲還來的及提早到大學的話 30歲系統基本建立 一般來說剛好有1-2桶金能操作不會這麼誇張啦 我大學都玩5點過後
哪一個出社會才進股市的不希望早一點開始? 如果剛好讀金融科系更應該提早接觸理財工具大本金重要or操作技術重要? 要賺大錢兩者要兼具 不然只是賠更大 所以在沒有大本金之下提早練觀念 不要影響本業都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