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牆倒眾人推 鼓破萬人槌
為什麼一家公司帳上有10億元的短期借款 就是"財務缺口"? 記者是怎麼算出來的?
經濟日報很關心必翔是吧? 這是今年2/4 三個多月前經濟日報的報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0/2243845
重點如下:
1.因應2030年歐洲全面禁用汽油車的風潮襲向全球,國內計程車業勢必逐步採用電動車,
必翔電動汽車公司擁有自製電動車的利基,提前布局市場,並推出別出心裁的出租方案。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也看中必翔的製造能力,也將結盟以MIT品牌行銷亞洲,業績爆發性
成長可期
2.必翔實業民國72年成立,為集團主體,也是全球最大電動代步車及醫療車供應商,
年營收近20億元............據了解,日本某大集團有意與必翔合作進軍中國銀髮市場,
初步構想是入股台灣必翔銀髮樂活事業。
3. 子公司必翔電能(6551)為磷酸鋰鐵電池專業廠,2005年成立,
月產18650鋰鐵電池約100萬顆,由於供應集團的電動車需求十分吃緊,
新竹廠將分階擴產10倍產能
4.他的傳奇事蹟說不完,足可寫成一本書,不僅在技術研發屢創驚奇,
獲得的獎項更是不計其數,蔡總統去年12月造訪,
在此之前也獲得 歷屆四任總統的召見,堪稱空前絕後
三個月後來看 這篇文章講的展望大多不存在
針對自己的報導 我比較想知道經濟日報要怎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