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wsj.com/articles/CT-FIN-20180413133404
2.原文內容:
長期以來硅谷一直是無可爭議的風投之王,如今卻與亞洲平分秋色。
10年前,由於美國投資者投資的風投公司多數位於美國,全球科技初創公司和新興企業融
資幾乎有四分之三發生在美國。
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風險融資數據的獨家分析,新近出現的
以中國為主的風險投資帶動融資總額飆升,行業格局由此改變。
《華爾街日報》分析私募市場數據追蹤機構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數據後發現,去
年亞洲投資者對初創公司的投資額幾乎和美國投資者一樣多,前者佔全球1,540億美元創
紀錄風險投資額的40%,後者佔44%。10年前亞洲投資在全球風險投資中的佔比還不到5%。
這波以朝陽初創企業為對象的投資潮可能預示著,從人工智能到自動駕駛汽車,掌控世界
科技創新及其經濟果實的主體將會發生變化。
李開復說,從資金和投資技巧來看,過去硅谷在科技創業者眼中是當之無愧的領先者;中
國風投市場的崛起意味著這個領域正從單一中心轉向雙寡頭。李開復曾先後在微軟和谷歌
中國子公司擔任主管,200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風險資本公司創新工場(Sinovation
Ventures),總部設在北京。
根據VentureSource的數據,美國投資者仍是全球風險資本的最大單一來源,美國的風投
交易數量仍超過其他地區,2017年所有風投交易中近一半來自美國。美國仍是一個重要的
創新驅動者,中國許多規模較大的投資案例仍然只是在複製美國的技術。對初創公司而言
,亞洲風投資金激增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資金用於新技術。
亞洲風投資金激增還令亞洲投資者處於有利地位,在西方企業渴望參與或存在國家安全影
響的市場贏得份額。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的進步令美國政府越來越感到不
安。
哈佛商學院教授、風險融資專家Josh Lerner說,來自東方的風險資本池不斷擴大,“對
創新活動是一個有力推動”。
儘管亞洲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是日本的軟銀集團(SoftBank),而且該公司已經利用中東的資
金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的投資活動。
如果中美落實互相徵收關稅的威脅就會爆發貿易戰,進而有可能打擊風險融資和整體投資
。但由於到目前為止關稅主要涉及汽車、化學品和玉米等工業或農業出口,還不太可能對
多數初創企業產生顯著的直接影響。
VentureSource的數據顯示,中國現在誕生獨角獸公司的速度與美國幾乎一樣,吸引了阿
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上千家國內風投公司的資金,這些風頭公司過去幾年
每年都籌集了數十億美元。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價值10億美元或更高的初創公司。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顯示,中國牽頭的風險融資規模約是2013年的約15倍,增速超過美
國牽頭的融資,後者在此期間大約增加一倍。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迄今為止,大多數由中資牽頭的投資都流向了中資企業。其
中很多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擁有大量客戶,但在其它地區幾乎無人知曉
,例如類似於Yelp的美團點評。
中國市場增長放緩和激烈的競爭正促使該國的科技領頭羊到海外尋找市場。根據《華爾街
日報》的分析,去年,由中資公司牽頭的境外風投金額增長超過一倍。
在2017年由中國投資者牽頭的前五大風險投資中,有三筆交易由騰訊和阿里巴巴領投,目
標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電子商務和叫車服務初創公司。
阿里巴巴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Brian GU)表示,很多中國科
技公司的規模發展到了一個關鍵階段,僅靠中國市場已不足以支持其業務和估值。顧宏地
近期剛辭任摩根大通(J.P. Morgan, JPM)亞太投資銀行主席職務。他表示,資金將首先流
入中國技術、中國業務模式和中國資本可以產生更大影響力的鄰近市場。
印度大型電子支付公司Paytm的首席財務長Madhur Deora表示,該公司曾在2015年向阿里
巴巴關聯公司螞蟻金融服務集團(Ant Financial)尋求融資,而不是美國投資者,原因是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新遙遙領先於美國。據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金服準備在一輪非公開融
資中籌集90億美元資金,對該公司的估值接近1,500億美元。
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最終向Paytm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總計投資約8億美元,後來
軟銀又對One97注資約14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三家公司也由此成為One97的最大投
資者,並獲得董事會席位。Deora表示,尚無重量級美國投資者參投Paytm。軟銀在最近幾
週牽頭了針對Paytm網上商城的另一輪4.45億美元投資。
中國推動新技術發展的相關舉措令許多美國人感到擔憂,原因之一在於,與大多數西方風
險投資追求良好回報的目的不同,許多中國投資都是受到戰略利益驅動,其中一些似乎是
受政府影響。
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產業。政府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
金。去年7月,中國政府制定了2030年前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目標。專家
們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在投資私人風投基金,政府的興趣引發了一波初創企業風投
熱潮。
中國的風險投資項目包括入股中國人臉識別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
Technolog)等公司。該公司與金融公司合作,在貸款審批時系統可將人臉掃瞄數據與數據
庫進行匹配。該公司還在監控系統方面為中國警方提供幫助。
據《華爾街日報》對VentureSource數據的分析,美國投資者向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投入的
資金仍高於中國,去年牽頭了40億美元的融資,是前一年的兩倍。中國投資者去年牽頭了
約25億美元的人工智能風險融資,而就在幾年前這一規模還不到1億美元。
中國科技巨頭自身擁有獨立於政府政策的投資計畫。不過,這些公司面臨著服從國家利益
的巨大壓力,即便是私人渠道的資金可能也會摻雜政府意圖,這一點令人擔心。
騰訊稱,將重點投資擁有領先技術或技術研究的公司,以及高增長市場中的頂尖企業,以
期共享騰訊經驗,併為建設互聯網生態系統做出貢獻。
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Joseph Tsai)去年6月份對投資者表示,阿里巴巴入股海外公
司以擴大服務範圍,並希望與阿里巴巴集團中的其他公司產生“化學反應”以“創造長期
價值”。
風險投資人李開復預測,未來5-10年,中資科技公司將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領頭羊,與
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Facebook等大公司在非英語國家和西歐市場爭奪主導地位。
他表示,全球剩下的所有地方基本都將是美國和中國競相跑馬圈地。
李開復表示,美國的策略是打造更好的產品來贏得所有國家。中國的策略是,為當地合作
夥伴提供資金來打敗美國公司。
《華爾街日報》對VentureSource的數據分析發現,去年,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或
Andreessen Horowitz等美國風險資本和科技投資公司牽頭的風險融資交易規模為約670億
美元,略高於騰訊和軟銀等亞洲投資者牽頭的610億美元。
10年前,美國投資者牽頭交易在當年410億美元風險融資中佔比為73%,而在
VentureSource開始記錄該數據的1992年,美國投資者牽頭交易在當年20億美元總額中佔
97%。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中判斷風險融資來源的依據是,每輪融資中牽頭公司或出資額佔大
頭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在規模不低於1億美元的大型風投交易中,亞洲作為出資者的崛起更加突出。隨著估值大
幅上升,這些大型交易日漸成為風險融資的一個重要部分,2007年這類交易在交易總額中
佔比約8%,而去年上升至約50%。
2017年,在此類大型融資交易中,中國投資者牽頭交易所佔比重高於美國投資者牽頭交易
。日本牽頭的融資排在第三位,主要是軟銀進行的投資。
瑞信(Credit Suisse)新興亞洲市場首席經濟學家Santitarn Sathirathai稱,在東南亞,
大量中國資金湧入當地初創公司,開始拉近該地區與中國的關係,比如去年阿里巴巴集團
牽頭對印尼電商PT Tokopedia進行了11億美元的投資。
中國資金也在印度扮演重要角色,有著12億人口的印度被視為下一個互聯網大市場。去年
中國和日本投資者各牽頭向印度風險投資近30億美元,超過美國投資者領投的近20億美元
。美國投資者是近年印度風投資金頭號來源。
去年騰訊牽頭印度叫車公司Ola一輪11億美元的投資,Ola正在積累資金叫板美國競爭對手
優步(Uber)。騰訊和另一家主要投資者軟銀在Ola母公司獲得董事席位。
這些資金已幫助Ola繼續與優步激烈爭奪印度市場份額,並在澳大利亞對優步發起挑戰。
最近Ola在澳大利亞推出頭幾次乘車免費的活動。
騰訊和軟銀還各自牽頭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規模超過10幾億美元的融資,並在該公司獲
得董事席位。知情人士稱,Flipkart最近還在研究向沃爾瑪(WalMart)出售部分股權。該
公司面臨來自亞馬遜公司的挑戰,後者已宣佈向其印度業務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市場的
份額節節攀升。沃爾瑪和Flipkart不予置評。
Paytm首席財務長Deora稱,該公司創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在幾年前曾訪問過阿里巴
巴在杭州的總部,當時就驚嘆於阿里巴巴利用其關聯公司螞蟻金服開拓的互聯網零售和支
付市場。
Paytm的管理人士將他們在中國看到的做法應用到了印度市場,包括向印度商戶分髮帶有
二維碼的貼紙,讓商戶可以通過手機收款,並在印度的購物中心裡設立只在一定時間段裡
開放的櫃檯,消費者可以在這些櫃檯查看他們感興趣的商品,之後再通過互聯網購買這些
商品。Paytm正在與谷歌和Facebook展開競爭,後兩家公司也已在印度推出或測試過手機
支付服務。
3.心得/評論:
亞洲人口,市場比美國大,資金流向發生變化是遲早的事,軟銀未來投資可能會更加
aggres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