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 PChome、M17 看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問

作者: Larith (菜包)   2018-06-15 15:40:23
1.原文連結:
https://goo.gl/F5fuzr
2.原文內容:
本文作者為立法委員余宛如,發表於專頁 ,INSIDE 獲授權轉載。
日前網家 PChome 旗下商店街從台股下市轉赴海外 IPO,而 M17 Entertainment 也遠
赴美國 IPO 儘管匆匆喊停,這都顯示台灣資本市場跟不上「數位新經濟」的腳步,從新
創業者心態、台股結構體質到籌資的能力經驗,仍與國際市場脫節,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
,台灣必須急起直追。
網家 PChome 商店街與 M17 Entertainment 都是數位新經濟領域(以下簡稱新經濟)
的新創業者,從台灣起步、放眼國際市場,但都苦嚐敗績。前者遭遇蝦皮購物( Shopee
)補貼戰攻勢,資金後援不足,只好棄守台灣資本市場,成為電商類股首個下市案例;後
者因不熟悉美國 IPO市場,戲劇化喊停引起金融圈議論。
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試問「台灣的資本市場,養不起新經濟新創業者嗎?」,答案恐怕
是如此,台灣必須真實面對。
新經濟的特性,是一種 C2B 的商業模式,由消費者主導企業開發出符合需求的產品,強
調的是「用戶體驗」,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黏著度、停留周期很淺碟,新鮮感第一。
因此,企業必須抱持的創業思維,就是縮短產品的壽命週期,快速的推陳出新,但又要有
獨家的商業模式與數位技術,才能滿足消費市場。
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在短時間內養出足夠的用戶數量,才能取得市場位置,導致創業初期
一定會虧損,但卻能成功衝出市占率。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新經濟消費市場,不僅是一種「時間戰」,更是一種國際盤的商戰市
場。新經濟的創業家們,需要以更快速的方式取得資金或發債,不只企業的成員要國際化
,金主的組成結構必須國際化,以不斷電的方式提供後援,才能打得起這種商戰。
然而,台灣的資本市場結構還是老派的製造業經濟思維,習慣 B2C線性的硬體製造,與新
經濟的軟體服務大相逕庭,且上市櫃的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分類對新經濟的著
墨不多。
投資方無論是法人或一般散戶,偏愛眼見為憑的成熟性產業,習慣入袋為安,在台灣自家
自給自足,對風險性投資的承受力有限。台股的資金規模也不夠大,一家新創企業若要在
一個月內募得新台幣 30億元,恐怕會排擠到其他企業的資金需求。
這一如我今年 4月曾經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台股有嚴重的「三
缺」老化問題:缺乏知名企業在台掛牌,缺乏新創公司,缺乏軟體服務、 AI 等新經濟。
若思考 PChome 的「蝦皮之役」、 M17「美國 IPO之恥」為台灣上了一堂甚麼寶貴的課
?從新創業者心態、台股結構體質到籌資的能力與經驗,仍與國際市場脫節。
對台灣新創業者來說,不管是透過 IPO 或私募,首要之務是能夠圈住國際性資金,藉由
他們登高望遠,借力使力打入國際市場。所以,想打國際盃的新創業者必須重視與國際資
本市場的溝通。
但這類國際級投資人多屬於法人機構,欣賞「膽大心細」的企業 CEO(有創意、有遠見但
沉穩謹慎),偏愛有中長期投資潛力的新企業,希望聽到一個好故事(商業模式),對法
遵的要求也一絲不苟,不能便宜行事。
若要幫助新創業者圈住國際性資金,台灣的資本市場一定要國際化。但現在國外資金不願
意進來台灣,也使得整個金融業都不夠國際化。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讓金融人才流失,
也讓發展新經濟的重要金融支柱跛腳。
對於台灣的資本市場,政府若有決心要發展新經濟,必須改變資本市場封閉、台股的老化
問題,鬆綁法規,打造一個歡迎獨角獸企業的籌資環境,包括開放「同股不同權」、即使
沒有獲利也可以掛牌等,給新創企業更大的自由度。
再者,因為資本市場的封閉,台股老化,台灣多年沒有吸引國際資金的好標地,政府不妨
思考繼續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就像當年中華電信一樣,吸引國際資金,同時扮演母雞帶
小雞的角色,結合新創來佈局東南亞國家。
另外,過去政府用租稅各方面的優惠,造就了許多成功的半導體產業,即使到現在,台灣
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仍有至少四分之一強。這些產業的獲利者或是經營者,能不能提
供資金佈局下個世代的產業、來支持台灣的新創企業?都是國際化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3.心得/評論:
必須説台灣市場對於新創公司的確是極不友善
因為法規的限制
這幾年不要說有什麼國際公司來台投資
就連台灣本土IPO的件數都屢創新低
各種產業陸續出走是一定的
創立法規維持市場機制穩定是美意
但如果法規不與時俱進,反而是扼殺整體市場的活躍度
記得很久前看過訪問港交所的一篇報導
他們為了吸引各國企業到港投資
在不違反大原則之下,可以替外來資金量身訂做法規
務必讓頂尖企業或資金流入
而不是像台灣這樣制定一堆奇怪法令"你們都不要來最好"
台灣各項規定若真的再不改善
一灘死水就要變成一灘臭水啦
作者: lolitass (嘿)   2017-06-15 15:40:00
標題不見了
作者: howard172 (瓠小雄)   2018-06-15 15:48:00
台灣只能代工業,就這樣,極限了
作者: iamneptune (nep)   2018-06-15 15:52:00
很多新公司坑殺散戶也是原因吧?
作者: hijacker (懶人一枚)   2018-06-15 15:54:00
可以去看看對岸的新創產業 也搞出一堆泡沫想要搞新創就要有能力承擔它帶來的壞處
作者: nicholaslee (aV)   2018-06-15 15:57:00
IPO一堆垃圾到時只是坑殺投資人
作者: gj94jo3a12 (NTUWayne)   2018-06-15 15:59:00
新創公司很多都畫大餅 炒短線 要投資人怎麼相信
作者: JuiFu617 (小夫)   2018-06-15 16:01:00
看pchome的本業,你還期待它的新創公司?
作者: dxfox (╮(’ω‘)╭ 我是宅男)   2018-06-15 16:26:00
等等 商店街憑什麼歸類到新創啊 在台灣電商都要叫老前輩了
作者: Yousitdown   2018-06-15 16:46:00
Pchome一定是年輕人抗壓不足
作者: carter7013 (carter)   2018-06-15 16:49:00
到時候新創倒了又怪政府坑殺股民
作者: Aquarius126 (Aquarius126)   2018-06-15 17:15:00
PChome算新創??
作者: rick12369874 (rock)   2018-06-15 18:00:00
創新? 在台灣當然是炒房炒地比較賺
作者: z1288 (阿邦)   2018-06-15 18:02:00
美國的新創存活率也是很低啊....
作者: jumbotest (coup de foudre)   2018-06-15 18:22:00
新創是用商店街的名義啦
作者: jc761128 (Aries)   2018-06-15 18:34:00
網家新經濟? 當我沒讀書喔
作者: hao0313 (彈頭)   2018-06-15 21:28:00
之前買pchome退貨 兩天後宅配就來收退貨了蝦皮退貨 說是我交易訂單有問題 搞了兩個禮拜才搞定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6-15 22:45:00
台灣炒股就好 不用創新啊 XD
作者: akasangi (嘰哩呱啦哈密瓜)   2018-06-15 23:29:00
市場和資金都很需要不斷注入活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