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berchi (RELAX)》之銘言:
: 各位還噓的出來,
: 未來我們 甚至下一代
: 面臨跟機器人的對戰
: 你說不用怕 哥很會當沖賺飯錢
: 你很會當沖嗎 告訴你
: 等你發現機器人比你還會當沖
: 人家賺的是牛排錢 你只是機器人的肥料
: 上來ptt哭訴嗎
: 機器人比你會發文 還發得比你快
: 最後各位在地球上只剩下呼吸跟大小便的功能了
科技的發展確實帶給經濟政策一個全新的挑戰。過去衡量經濟發展程度,使用的指
標是「經濟體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商品和勞務」。這是基於賽伊法則「商品的供給
會為自己創造出需求,總供給與總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因此計算生產就是計算消
費。
可是當生產力超過消費力,就會帶來總需求不足。凱因斯引進經濟政策來解決總需
求不足的問題,但各國財政政策擴張後很難收縮,公債因而愈疊愈高。
未來機器人的生產力還會再更加上升,但誰來消費?如果一般人沒有工作,要怎麼
消費?沒有工作,政府收不到工資稅;沒有消費,政府更收不到消費稅。那麼政府
要如何發動財政政策?
當 AI +機器人取代了製造業勞工,甚至一部分服務業勞工。過去以關注生產面為
重的經濟政策/思維,未來將窒礙難行。未來的經濟學,就是解決如何讓經濟體有
足夠消費力的學問。
機器人本身帶來的需求是有限的。這也很容易理解。如果設計、維護、使用機器人
的成本不夠低,根本不會有資本主想運用機器人。機器人的利潤,來自它的生產高
出它的消費的差額。因此機器人用量愈多,總生產力和總消費力的差距會愈大。
而要提高總消費,只有讓更多人類能進行更多消費才行。
只求營養充足,那不需要手藝;只求擋風禦寒,那不需要設計。人類之所以能不斷
擴張消費,是因為人類並不是只以生存為滿足。反過來說,當人類生存出現問題,
消費也會隨之緊縮。
不解決誰來消費的問題,機器人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只是製造出一堆賣不出去的東
西。那對經濟不會有幫助。
作者:
Cher6411 (Cher6411)
2018-07-28 00:30:00這論點有趣又不失常理。
作者: wheateardoll (半分妝成雪霜天) 2018-07-28 00:42:00
推
作者:
leon99 (李奧)
2018-07-28 00:56:00創造仿生人變成人類 他們也可以工作賺錢 消費創造需求
作者:
Dalapa (這個ID用了15個年頭)
2018-07-28 00:59:00值得思考的議題,有趣
作者:
willism (hpc5)
2018-07-28 02:10:00第一次工業革命來囉,趕快領錢去搶蒸汽機啊,再晚就沒貨啦供需供需,機器人背後的大腦是人,社會沒需求,企業開一堆產能要做啥?況且我買機器手臂,幹嘛要帶來更高的產能,只要等於人工的產能就好。趕快畢業去上班好嗎...不管是人力,還是機器力,都是來自於生產-支出的差額。但...就是這個“但”,用機器取代人,是因為他的保養費用小於多人加總的勞健保和退休提撥,也不用福利支出,這點麻煩搞清楚!還有免付工資
基本生活收入就是打破工作→收入的想法有收入就有消費,人力也可從機械式工作解放至其他領域
作者:
feng77 (77)
2018-07-28 07:22:00機器人主要會被用在人類不想做跟有24小時營運需求的工作任務上,比如gg輪班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8-07-28 07:24:00不見得是不想做而是有大量的需要...例如以前翻譯和排版以前都有專門的高學歷在做現在隨便手機都能免費做...人類的演進本來就是越來越省略無謂勞力才能發展文明...不然像野生動物那樣每天忙著餵飽自己就沒時間要如何進步?
作者: giantwinter 2018-07-28 08:20:00
製造機器人不用零組件喔?只是以後變很多機器人代工工作需求不可能消失的 除非是永動機 免能源免維護
作者:
gyqmo (事如春夢了無痕)
2018-07-28 08:56:00呃....某樓舉翻譯是不是太看輕翻譯的難度?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8-07-28 08:58:00樓上是有其難度但是現在估狗免費的洗掉比較不難的機會...隨便小孩子都會用電腦手機排版打文件以前是大學畢業才做而且能靠這個技能買房子養家的...以前洗相片也是一門專門技術是可以靠這個技能技術移民...而且還能在國外賺很多錢...現在的人比以前愛照相...但相片行反而在全世界都沒落柯達還倒了差點沒人想接收...緬懷過去的工作仍然要向前看因為未來仍然有新的工作產生
只是就怕消失的工作比新增的工作多很多 而且方向應該是重複性低階工作會先消失 但只能做那些工作的人轉型能力卻是很堪憂的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7-28 10:35:00
可以養複製人啊 用複製人 可以完美調控人口結構 對於炒房、炒股 都很不錯 XD像是台灣現在 極度少子化 房地慘崩崩 趕快做500萬個複製人 過幾年 房地慘又可以噴噴了 XD
其實這邊也扯到工作轉型,我覺得未來人類的工作門檻只會越來越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那不能勝任的人能做的低階工作都被取代了,又能能保證他們的去留嗎?
作者:
tinmar (tinmar)
2018-07-28 11:18:00與少子化異曲同工 沒人消費機器人確實可填補少子化缺工影響但卻會加速少子化沒人消費的困境
作者:
jodawa (jodaway)
2018-07-28 13:45:00如果機器生產真的普遍化 那政府真的可以發放基本生活費
作者:
SweetLee (人生如戲)
2018-07-28 15:32:00怎麼會沒人消費? 三十年以前哪知道人手一支以上手機? 那30年以後有什麼新的消費品 一個人用幾個 現在誰猜得準?
分析完整,但裁員和總體需求的關聯過於武斷需求量用人數來計算是很怪異的,不同階層的單一人口消費能濟有差異這就代表裁員可能造成的總需求變動並不一定是負的,其也意味高經濟階層者消費力上升(獲利增加),所以是否造成供需失衡並不能如此斷定
作者:
acbwanatha (å°å‚‘富力士)
2018-07-29 01:09:00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賽伊法則講什麼沒人消費。剩下的富人、軍公教XX師消費也就夠了
誰跟你提供給創造需求?不然說說裁員和總需求量降低為什麼有絕對因果關係?
作者:
bms ( )
2018-07-29 13:04:00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