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qhxFeG
【 撰文/呂苡榕、唐筱恬】
智慧電表政策推動多年,台電雖加速布建智慧電表,但良率過低、無法傳訊,加上不良包
商等問題層出不窮;而攸關移轉尖峰用電的配套措施「時間電價」,目前僅三萬家用戶申
請。全台節電大作戰,顯然還有長路要走。
去年行政院拍板,要在今年九月完成二十萬戶低壓智慧電表的布建,但截至八月十五日,
台電統計僅安裝了十五萬戶,距離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似乎跳票在即。智慧電表政策目標
跳票已非頭一遭,二○一○年開始推動後,良率過低、訊號無法傳輸、驗收時程延宕等問
題便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廠商與台電出現合約糾紛。政策推展一路跌宕,其中究竟出了什
麼問題?
○九年,美國與英國皆掀起大規模更換智慧電表的風潮,藉此改善能源使用行為與加強能
源管理效率。隔年,行政院召開「節能減碳推動會議」,拍板推動家戶智慧電表,預計在
二○年為六百萬戶更換智慧電表;同年也敲定用電占比六成的高壓工業用戶,於一二年全
數更新為智慧電表。
通訊不良率高 未達台電要求
當年的宏大目標,迄今八年,已經安裝的二萬三千戶高壓用電大戶的智慧電表裡,有一萬
多戶因功能有問題,被台電要求更換新表。結果,廠商不服,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提
起調解,目前雙方仍在談判中。
至於一千三百萬戶一般住宅低壓用戶,從一二年試辦安裝一萬戶智慧電表後,進度便停滯
不前,直到去年民進黨政府才再次有動靜,重啟智慧電表布建計畫,拍板要在八年內換裝
完三百萬戶低壓用戶。
先從高壓用戶談起。最初台電在一○年七月起陸續招標四次,分別由大同、中興電工和斯
其大三家廠商拿到標案。其中大同得標近半數,一二年三家廠商陸續交貨並安裝完成。
高壓用戶全面更換,本是政府宣傳智慧電表的最佳樣板。但智慧電表裝好後,台電卻發現
大同安裝的智慧電表不良率較其他兩家廠商高,超過了契約要求的上限,且有「數據無法
回傳」的問題。台電副總經理王耀庭說,有時得靠人工去操作,才能讓資訊回傳。
根據契約,廠商須負責將器材全數回收並更換,「雖然目前大同已在系統裡多裝一個電路
板,改善訊息回傳不良的問題。但我們還是按照合約,要求大同要把一萬多戶電表換成新
的。」王耀庭解釋。
大同因不願全部換新,於是向工程會提起調解。目前工程會已召開五次會議,仍無定論。
「我們是想要大同全部換新,同時公告大同為不良廠商。」王耀庭無奈表示,只能苦等工
程會的結論出爐。
而大同這一方,負責相關業務的大同公司先進儀表廠廠長曾潔明僅表示,公司都是依照台
電標案格式交貨,至於電表回收更新的問題則不便多作回應。
當年高壓用戶智慧電表率先起步,隨後一般用戶的低壓智慧電表也接著啟動。一二年,一
萬戶低壓住商智慧電表標案釋出,總價四億三千萬元,最後以二億四千萬元標出。隔年,
行政院又選定澎湖作為智慧電網示範場域,要替島上安裝一八○○戶低壓智慧電表。
但一位得標廠商員工私下表示,當時台電要求的規格寫得不明確,這一萬戶低壓智慧電表
出現了各家廠商通訊方式不一的問題,導致光是要讓不同通訊方式可以串接,就費了好大
一番心力。
另一個更致命的問題在於,台灣的電表多數安裝在地下室,彼時傳輸使用的是免費但穿透
力較差的「二.四赫茲」公共頻段,包括藍牙、Wi-Fi等統統都使用這一頻段,因此傳輸
的干擾相當嚴重,導致訊息無法傳送出去,反而得依賴人工抄表,最後完全失去安裝的意
義。
沒有專用頻道,「當年又有政策執行的時間壓力,所以就用了二.四赫茲那個。」工研院
綠能所電技組組長梁佩芳解釋。他回憶,當年大家知道安裝位置會有影響,但因為台電採
「最低標」,廠商提報的實績又難驗證能否在台複製成功,「最後安裝完,只有九五%的
電表資訊回傳成功,但國外可以到九九%。」
至於澎湖的智慧電網示範場域,一四年得標的康舒科技,隔年交貨安裝後,卻出現不合格
率過高現象,來回複驗、測試,直到去年十二月都還測試不合格,至今兩年多仍無法驗收
完成。
王耀庭說:「目前廠商的通訊成功率不到我們的要求。」雙方迄今仍在磋商,不排除也走
上調解之路。
一五年,經濟部檢討智慧電表推動方案,發現整體成效不如預期。一個成本八千元的智慧
電表,得全由台電自行吸收,而台電評估智慧電表「投資兩元回收一元」,加上那幾年台
電財務狀況不好,因此向經濟部提出「希望不要推動那麼快」的建議。
原本政策預定一五年要完成一百萬戶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最後台電宣布建置計畫「停看
聽」,讓智慧電表推動幾乎停擺。
電價牽扯政治 推動不如預期
回顧過去幾年,智慧電表的推動之所以走得跌跌撞撞,大同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陳斌魁
分析,「在美國,政府允許民營電力公司推動智慧電表達到一定績效時,可漲一%的電價
。他們母數大,漲一%就差很多,所以電力公司有誘因去做。」反觀台灣,電價漲幅得考
量政治因素,無法說漲就漲,少了電價誘因,台電在推動智慧電表上當然顯得被動。
再者,當年台電試辦一萬戶低壓智慧電表時,選擇在台北、台中和澎湖等地分散安裝,而
非把同一條饋線上的用戶全部換裝智慧電表,導致「無法比較安裝了智慧電表的饋線,用
電戶在能源使用行為上是否有改變。」陳斌魁說,「結果裝了一萬戶,只證明這樣做『通
訊會有問題』和『沒有效益』。」
去年,智慧電表推動方案捲土重來,相較之前,王耀庭這次顯得信心滿滿。他認為若是五
年前,太陽能、風力等綠能數量都還沒起來,智慧電表後續應用的效益偏低,難以回收。
如今,「建置成本從過去一具電表八千元,降到五千元上下,後續應用也比較成熟,現在
做,時機剛剛好。」尤其能源轉型政策推動後,再生能源比率拉高,相應的電網調度形態
不同過往,要因應新形態的電網調度,其中必要的基礎就是智慧電表。
他也以運作中的高壓智慧電表為例,藉由智慧電表搭配「需量反應」來調整用電時段,「
高壓用戶光在去年夏季尖峰用電,就少了二一九萬瓩。」王耀庭補充說明。
協助政策研究的工研院,同樣看好這次政策推行,將會走得比前次順利,「交通部已經核
給台電智慧電表的專用頻段,我們也根據歐洲規格的通訊標準,修改出台灣的智慧電表通
訊規格。以後就不會遇到各家廠牌通訊規格不一,難以整合等問題。」梁佩芳解釋。他也
強調,「這次通訊系統決標前,我們有做實測,也模擬各種複雜場域下傳輸能否順利的數
據,因此,合格廠商的技術應是沒問題。」
至於前期已布建、使用二.四赫茲的一萬戶低壓智慧電表,台電解釋,後續還得發包給廠
商進行修改,讓格式與新式的智慧電表能互通。
只是雖然有政府支持,但智慧電表建置能否就此一帆風順,還有待時間驗證。有廠商私下
質疑,像是大同、康舒科技等先前執行有問題的廠商,依舊繼續拿到智慧電表相關標案。
其中,大同搶下電表本體標案;康舒科技則是與中華電信合作,拿下智慧電表通訊系統標
案。未來,是否又會歷史重演?
政策延宕 台電仍在苦思出路
對此王耀庭強調,根據《政府採購法》,業者沒有被公告不良廠商前,都有參與投標的權
利。換言之,只要廠商付諸工程會調解,就可以拖上數年,無法以不良廠商拒於門外,依
然可以成為得標大戶。
曾任能源國家型計畫智慧電網召集人的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法正則擔心,雖然智
慧電表成本已放入電價公式計算,「但電價調漲有『三%天花板』限制。」電價調整幅度
有限,而政策目標要在二四年底,安裝完三百萬戶智慧電表,台電與經濟部粗估成本得花
二五○億元,這筆錢恐加重台電財務負擔。
的確,智慧電表作為整體能源轉型藍圖中最下層的基礎設施,少了這一塊拼圖,未來更細
緻的時間電價規畫、一般用戶的需量反應將難以推動。根據規畫,今年底智慧電表的通訊
模組也將陸續安裝完成,智慧電表終於可以「智慧」運作,而後端管理系統將在明年上線
,台電預期屆時智慧電表便能開始發揮效用。只是原地繞路許久的政策,這次是否真的已
經找到出路,值得關注。
反應冷! 新版時間電價僅三萬家用戶申請
全球用電量節節高升,各國都面臨尖峰時間「電不夠用」的挑戰,行政院前院長林全、現
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力推布建「智慧電表」,預計今年將安裝達二十萬戶,並訂定要在二
○二四年,達到全台三百萬戶的目標。
不過,裝了智慧電表,還必須搭配時間電價措施,引導全民在尖峰時間少用電,或是移轉
至離峰時間使用,才能降低電廠負擔。
根據台電今年的「台電需求面管理策略與創新」報告顯示,去年一整年總共八七六○小時
,真正尖峰用電時段僅有五二二小時,占全部的五.九六%。「其實只要做到削峰填谷,
抑制尖峰用電,就可以不需要蓋那麼多電廠。」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家
緯分析。
只是,台電一六年針對一般低壓用戶推出「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尖峰時間為上午七時
三十分到晚上十時三十分,夏季一度電價為四.四四元,其餘離峰時間僅一.八元,鼓勵
民眾挪移用電。但政策上路兩年來,據台電資料顯示,全台一千四百萬用電戶,只有三萬
二千戶使用,連一成都不到,反應相當冷清。
究其原因,台電只有在網路上公布資訊,被動等民眾來申請,才去民眾家裡安裝智慧電表
。趙家緯認為,「台電沒有積極宣傳」,台電應該與地方政府、里長、大樓管委會等合作
推廣,否則這項政策永遠也推行不了。
價差誘因不足 還得綁約一年
其次,時間電價的離峰、尖峰電價,對照大部分民眾所使用的累進電價,每戶每月用電五
○○度以下,夏季一度電最高為三.五二元,價格相差不大,實在缺乏使用時間電價的誘
因。
一名家住新北的張先生,去年夏季兩個月電費九百元,今年夏天裝設智慧電表,改採時間
電價計費後,兩個月帳單是一千二百元,反而「足足貴了三百元」,而且還必須綁約一年
才能解約。
事實上,台電向外界的宣導是,每月用電七百度以上的住戶,改用時間電價才划算。台電
業務處組長邱玉典表示,時間電價政策主要是鎖定大用戶,希望藉此誘導住戶改變用電行
為,達到移轉尖峰用電的效果;而七百度以下用電戶,基於照顧民生為由,仍然維持原本
的電價方案。
「時間電價政策根本是玩假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祕書長楊順美質疑,各國時間電價
都是為了鼓勵全民分散用電,而不是僅針對部分用戶。現在變得是七百度以上的大用戶、
小商家,為了想省錢才參與時間電價,並沒有實際分散用電。
楊順美舉例,她一位住在中部的朋友,家裡一樓為店面、二樓辦公室、三樓以上為住家,
每月用電量都超過七百度,結果他改用時間電價,平均起來一度電約三元,省下不少電費
,但卻沒有思考如何分散移轉用電。
不過,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法正預估,未來石化燃料費用上升、綠電逐漸併網,
電價勢必會再上漲。屆時,民眾參與時間電價的誘因會更大。
電價細緻化 推用戶群代表制
「時間電價的用意在於,反映不同時間的電價成本。」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五所所長楊豐
碩則表示,美國有些州採行即時電價政策,由民間電力公司把電拆成每小時或每半小時售
電,區分出不同時間的用電成本。而在歐洲、日本、韓國都推用戶群代表制度(Aggregat
or),集合小型用戶一起加入需量競價。
政府視智慧電表為引導節電的工具,但智慧電表終究只是硬體設備,配套措施的時間電價
必須更有誘因,才能引導大量民眾加入,不然也只是白忙一場。
心得:新聞有提到大同、康舒、中華電信等廠商,智慧電表喊那麼多年到現在還是一場空
,台灣政策在推往往都沒有完整妥善規劃,急就章,真是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