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an12345678 (男人)》之銘言:
: ※ 引述《deann (古美門上身)》之銘言:
: : 姑且不論那1.5兆的GDP有多少是灌水出來的
: : 台灣的問題從來就不是GDP不高的問題而已
: : 而是GDP幾乎年年提高 但受雇者分配GDP卻是在逐年下滑的問題
: 其實分配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啦。
: 垃圾和無能的階級,分得少
: 經營得好,有頭腦的,分多一點
: 大概是合理的。
: 至於怎麼判定,
: 不需要太多論證,
: 因為結果就在那裡。
: 只是分得少的那些,不承認自己差。
個經上合理的事,總經上不一定合理。
經濟成長不但要生產成長,消費也必須成長。除非台灣有把握怎麼拉高出超都沒有
風險,不然生產成長,消費沒有成長,多出來的生產要怎麼處理?
先說高度出超的風險。台灣出超就是買主入超,必須要買主一直買得起,也不會生
氣,才有可能不斷出超。而出超帶來的外匯,又會透過匯率影響國內經濟。基本上
可以判斷,追求出超並不是合理的經濟政策,國內生產和消費不該有過大差距。
由於知識可以累積,生產力可以預期會一直成長。然而消費力要怎麼成長?消費力
需要有所得支撐。綜合消費函數和需求層次理論,可以預期將所得多分配給較低階
級,會比少分配給最低階級,更能幫助消費。因為所得較低階級,還有很多未滿足
的需求。
而且探究台灣的內部現象,還能發現台灣所得較高階級的需求,本地未必能提供。
所得較高階級已經不需要費心在生理和安全需求,然而社交和尊嚴需求所需要的精
品,大部分仰賴進口,而進口在經濟成長上是減項。
所得和能力掛勾,通常都是和生產力掛勾(有聽過敘薪標準是以消費能力衡量的例
子嗎?),因此只看能力的分配制度,必然帶來生產力過剩。
支持所得再分配,並不只是基於同情,而是長遠來看,讓更多人能滿足低層次的消
費需求,對總體消費力的拉動會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