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1. 老謝被看破手腳, 連出口美國 與 產品入關美國都分不清.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攤開大陸輸美的前20大企業名單,發現逾7家是
台灣企業,其中衝擊最大的應是郭台銘的富士康集團,郭董宣布參選總統,恐牽動他做出
人生改變的巨大變數。"
老謝看來真的是外行, 出口美國, 只代表幫美國公司代工,
從美國公司賺到 USD, 至於貨物要運到哪兒,
全看美國公司調配. 如我之前所提, 大陸各地都為 FoxConn 打造保稅特區
(境內關外 的概念), 所以真正會加到稅的產量, 是指真正入關到美國的產量.
2. 非中國系代工廠 "坐地起價" (巷口的鬍鬚張漲價, 巷尾的路邊攤滷肉飯也會跟著漲)
這原因很簡單, 因為"入關美國" 的產品會被額外課徵 25%, 所以可以找其他地區
(台/越南 etc) 幫忙處理, 但是... 你以為商人吃素的, 這時候 一定會調升
輸美產品調漲代工報價! (因為產能規模較小 等等原因, 訂單瞬間湧入, 以價制量,
以及 "趁火打劫" etc)
所以美國人的產品買入價格, 不管產地是否為中國大陸, "一定會調漲"
因此任何的換機潮, 都會因此遲緩!
3. 當然也會造成 同樣的商品, 在美國比較貴, 在其他非美地區較便宜,
這時候 美國品牌廠商 (Dell, HP, Apple etc) 心有不甘, 就會回過頭
"壓縮台灣零組件報價" (當然也包含 日本, 韓國)
林北少賺很多, 台灣也要割肉表示忠心不二, 可以密切觀察零組件廠商的毛利!
4. 更長期來看, 世界普遍性規格的產品, 居然售價有顯著價差,
(就像台灣的歐洲車就是比別的國家貴上許多, 不過, 電子產品很容易攜帶,
任何價差完全無法令人接受) 當然會對美國物價造成負面影響.
5. 對岸受的影響, 就是少了輸出入關美國的產量, 失業人口增加, 畢業生找工作
變難, 到東南亞工作者增加 (就像台灣當年到大陸當台幹, 現在大陸很多到東南亞
設廠也是找大陸仔去當陸幹, 東南亞陸資比台灣多許多倍,
泰國在 2011 年淹大水, 三個月還退不掉, 日本人受傷慘重, 當時硬碟大缺貨, 記得吧)
中國此時 "產業升級" 的心態非常濃厚, 所以, 寧可不簽貿易協定, 也要堅持
"市場換技術" 就像很多新卒的工學院的女生不會寫程式作業,
找工具人用美色換成績一樣呀! 中國大陸如果不用市場換技術, 這一代就成為民族罪人.
結論: 美國一定會全額課足, 中國一定不會退讓, 台灣零組件廠商毛利會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