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家好的公司透過貸款來發展事業是絕對正向加分的
利用銀行的低利資金來操作槓桿,用錢來滾錢
人也是一樣,透過一定的貸款來進行投資
在自己現金流可以負擔的範圍內利用銀行的錢來賺錢
中間的利差就是自己的獲利範圍(當然要考慮股價差的風險)
其中跟銀行借錢的管道,我自己在使用理財型房貸覺得不錯
當自己有沒有貸款的不動產,或是有貸款但是已經還了一些金額
就可以去跟銀行申請一定的透支額度,不但利率低,而且可以隨借隨還以日計息
也不會有每月要還本金的問題,所以要拿出來賺利差也不會有每月的資金壓力
利差賺到之後再把股票賣掉整筆還銀行就好
這種商品的好處就是如果可以準備一個額度隨時運用
1.如果遇到大盤有投資時機的時候,可以隨時有錢加碼進場
2.賺取除權息利差(長短期均可)
以我自己來看,短期除權息利差其實不錯
我會挑選台股的權值股,評估有很高的填息機會後
可以在除權息前買進,填權息後賣出
假設鴻海每張配4元,買進50張參加除權息,以每股80元算
動用理財型房貸資金400萬,年息2%,過程中不用還本金,完全用銀行的錢來幫自己獲利
假設鴻海3個月內填息,我的利息成本400萬*2%/365天*90天=19726元
配息收入50張*4000元=20萬
等於3個月可賺進18萬左右
如果扣一扣手續費、交易稅、補充保費及所得稅等,大概也還有個15萬
當然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是否能填息
這就靠自己去判斷填息可能性了,畢竟投資一定有風險
不過就算股價真的有閃失無法填息,也還有配息的額度大概10-15%的股價可以凹
所以我會買權值股來當標的,起碼就算貼息我還不會虧本金虧得太誇張
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如果有盲點還請各位先進提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