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債約GDP 2.5倍,
所以他必須拉高租稅來補利息歲入不足等支出
像消費稅拉到10%,各式各樣的住民稅,
通膨與否要看生產力,日本自動工業化程度極高,高技能員工來拉高生產力,
所以正職員工和極大比例的低薪派遣,這個在未來十年應也不會改變,
就是日本年輕人若沒有強技能一定是低薪過日,
但台灣因為生產效率相對低落,尤其是傳產外勞一堆,
所以通膨在台灣是會發生的,就如同這幾年一樣,
每年拉高的基本薪資都帶動一次的CPI增加,這個趨勢也一直存在,幾乎每年都通膨,
更可怕的是央行還不敢動利率,深怕可能一連串的影響,
回過頭來聊內債,台灣若持續增加內債若是用於正確地方用在刀口上,
提高生產力並不是壞事,
像是淡江大橋,台中捷運,火車站改建,污水下水道,東部公路,重要道路的更新,
絕對都是增加生產力,也有高加乘的
但難的是如何克制花錢,很難改的
像福5花了56e,品質低落,找不到客戶,賺不到錢,對增進台灣效果就不好,
這種執行結果10年還要25xe,
但這是最難的,因為花納稅人的錢做分配,是政治人物難以改變的習性,
博士raise計畫,青創機器人基地,各樣科專,這種分配的權力太迷人,
所以談也沒用,也改變不了,(扁馬蔡每任都差不多)
一個好的政府尊重法治是基本,不是看看台灣儲蓄率,就可以用特別法來繞過預算法,
想要建設應自行找錢,加稅到適合的人,節省政府支出(如財團法人/科專,會得罪人),
都能找得出錢的,這種政績也才是真實,也就是這一世代規畫我們這一世代要做的事,
不是向下一世代要錢,來用在我們這一世代,
下一世代要做什麼他們自己決定,我們這一代政治人物,沒那權力
特別法是以公債是向下一世代要錢,時間到了還是要還錢的
台灣內債再拉高,利息會排擠其他支出,未來公債到期,要嗎加稅,政府找各種名目轉移錢,
低薪加上通膨可能比日本過得還糟
※ 引述《greedyba ()》之銘言:
: ※ 引述《dharma (達)》之銘言:
: : 新聞:前瞻基礎建設恐造成地方財政崩壞,到2025年,
: : 除台北市外,其他21縣市恐將面臨破產
: :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080565
: : 推 : 舉內債也沒啥差 莊家就自己
: 舉內債最可怕的是新台幣貶值 物價暴漲
: 如果作出不需要的建設
: 例如基隆輕軌
: 又是另一個錢坑
: 錢坑又需舉內債填坑
: 新台幣貶值更多 物價暴漲更多
: : 關於台灣政府的財務負債狀況
: : 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 : 一種說很健康,還可以舉更多債
: : 另種說法,再持續亂花,台灣就要變希臘了
: 財務就算健康
: 也不能亂花錢
: 會亂花錢的
: 財務再健康也會變的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