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本身就並非完全效率市場,如果說是有效率的跌法,
應該是像作假帳那家咖啡一樣,1天反應完,
所以漲跌不是提早反應,就是延遲反應。
就像金融海嘯也一樣,雷曼倒後,
當時也是有一段反彈才開始好幾個月的下跌。
武漢肺炎1月底才爆發,台股2月也是反彈,
也是等到3月才真正開始下跌。延遲的原因,
或許是人性接受事實的需要有較長的時間,
就像是人受到打擊,也需要時間接受。
現在大盤都還在整理,一方面等待經濟數據和企業財報。
因為現在很多殖利率都很高和本益比相對低很多,
所以很多人想砍也不太容易砍的下手,
而且突然大跌搶便宜的也不在少數,
各國政府又大力紓困,所以要等到愈來愈多證據顯示,
國家紓困也沒用,企業獲利衰退真的很大時,又會開始繼續下跌。
因為疫情這麼嚴重,加上技術面是向下趨勢,
V型反彈機率實在很低,繼續大跌的風險太高。
除非是有紀律的放空,或者是存股,不然空手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