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來風險市場的波動巨大
許多板友們熱烈討論空頭市場究竟走到哪個階段了
這篇文章主要是提供大家一個討論的框架,看看大家讀完會不會有新的想法
首先,先請大家回頭查查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華電信的走勢,以及大盤的走勢
兩相比較一下,然後思考看看
為什麼中華電信會在大盤初跌時大漲?
又在雷曼破產之後迅速腰斬,接著又提早起漲?
風險資產的價格是
1/(無風險利率+風險貼水) * 預期獲利
當然,因為每個投資者心中的「風險貼水」及「預期獲利」都不相同
自然大家對預期價格的看法就不同,也產生了交易行為
股票的風險貼水又包含了兩個主要部份
一個是對該個股未來獲利波動的預期
一個是對資產價格通縮的預期
為什麼拿中華電信來作討論呢?
因為基本上所有投資人都認為中華電的預期獲利是穩定的
波動主要來自公式裡的前一項
我們回過頭來回答最初的問題:為什麼中華電在2008年的走勢是先漲後跌?
相信敏銳的讀者已有答案了
第一階段由80元漲到100元時,反映的是無風險利率的下降
第二階段不到一個月就從100殺到60時,反映的是風險貼水的急遽上升
其實第二階段才叫作「恐慌」。
單純的價格下跌或者市場波動變大,其實未必是恐慌
很可能是只市場對於「預期獲利波動」的理性反應
風險貼水的急速放大,才叫恐慌
也就是說,2008年的恐慌下殺,其實只持續了短短的三週左右
在雷曼破產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