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損的部分,這裡有兩點可以分享
1. 不要陷入X%停損的陷阱
有些人根據經驗覺得5%容易被甩掉,改用10%。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又覺得10%容易砍在
阿呆谷。於是找高手詢問停損設幾%好。這是個錯誤且難以驗證對錯的思路,因為停損的
設計必須搭配你的進場和其他出場策略,三者一起設計才對。
2. 建議用邏輯進行出場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均線黃金交叉+MACD轉正的時候認為是多頭格局,可以進場。那出
場可以怎麼設計?可以是營收公布不如預期(因此預期將破壞多頭格局)、可以是均線死
亡交叉,多頭格局終結的時候出場。為什麼建議這樣設計停損呢?因為邏輯明確,當設計
得不好時才比較好檢討。
至於固定%數停損或是移動停損,並不是說不要設定,而是建議當作最後關卡,只要碰到了
,無論後市如何先砍再說,至少保留再戰的空間。
另外上一篇大大提到追高的測試,蠻有趣的。
這裡剛好前陣子有做個蠻直觀的追高測試。
我使用的是2008年到現在的所有上市櫃股票資料
我的測試步驟是:
1. 每天把前一天上漲超過2%、價格在5日均線以上的股票撈出來
2. 如果今天開盤跳空超過2%就追進去
3. 統計被程式追進去的這些股票的日內價格變化
統計結果如下:
開盤跳空幅度 平均向上空間 平均向下空間 平均(收盤-開盤) 平均當日漲幅
2 ~ 3% 0.0243 0.0313 -0.0077 0.0165
3 ~ 4% 0.023 0.0337 -0.007 0.0272
4 ~ 5% 0.021 0.0377 -0.0077 0.0366
5 ~ 6% 0.0148 0.039 -0.0093 0.0447
6 ~ 7% 0.0041 0.0386 -0.0152 0.0507
*平均向上空間: 當日從開盤價上漲到最高價的平均漲幅
*平均向下空間: 當日從開盤價下跌到最低價的平均跌幅
*平均(收盤-開盤): 負值表示收盤價比開盤價低,也就是收黑K
*平均當日漲幅: 最終單日漲幅。這部分有進行還原權息調整。
兩個結論:
1. 可以發現,如果這時候追進去,當天收盤價平均而言會低於你的進場價約0.7 ~ 1.5%。
2. 當天平均上漲的空間明顯比下跌的空間小,也就是追高進去,平均而言容易被往下甩。
不過,這兩個結果在2018年開始趨緩了一些:
追高之後的當日收盤平均而言很接近開盤價。平均上漲空間仍然是小於下跌空間,但比較
對等。
最後總結:
這裡定義追高是: 價格高於5日均線,前一天收高,今日又跳空往上
追高的結論是: 平均而言,當日收盤價低於開盤價。代表其實不用太急著追...
至於追高之後,多擺幾天有沒有賺頭,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