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https://reurl.cc/xZeVLV 信傳媒 葉佳華
2.原文內容:彰銀經營權之爭》卡關15年 台新金、財政部兩敗俱傷牽連公司經營績效
三年一度的彰化銀行經營權之爭,今年又要開打,這場官民對決的拖棚戲碼至今已長達15
年,以財政部為首的泛公股聯盟已分別在2014、2017年兩度打敗台新金控,今年6月19日
雙方即將再度交鋒,成為一大重頭戲。
台新金、財政部皆足額提名
雙方將於6月19日董事改選上再度對決,先前包括台新金控(民股)及財政部(泛公股)
兩大陣營皆分別提足6席董事及3席獨董人選共9席應戰。特別的是,今年雙方所提名的獨
董候選人當中都有法律背景的新面孔,以法律攻防的煙硝味相當濃厚。
此次公股推出的3席獨董候選人當中,除了原先具有法學背景的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
副教授游啟璋之外,另外兩位新任則由律師背景的林志潔、會計師劉克宜出任獨董候選人
另外,台新金部分則是除了現任獨董潘榮春之外,也新增具有律師背景的林重宏、及銀行
經理人出身的孫致中。而一般董事也同樣提名有律師背景的林詩梅以及具有會計背景的蔡
宏祥。
中華郵政成彰銀第3大股東,助攻泛公股陣營
然而,根據彰銀在今年第一季季報所揭露的5%以上股東,其中台新金持有22.54%居於第
一大股東,財政部則以12.19%居次,另外,中華郵政則是首次入榜,截至3月底為止,持
股比例已從去年持股的1.73%攀升至5.98%,位居彰銀第三大單一股東。
市場人士推測,這應該是龍巖出脫彰銀股票後,由泛公股中華郵政接下多數的股權,若以
彰銀過去一年的平均價格約21.36元來看,換算下來,中華郵政這一年來大約砸下將近90
億元買進彰銀股票。
換句話說,若再加計國發基金、五大公股行庫等其他公股陣營持股,彰銀的泛公股持股比
重已突破3成,超越台新金陣營約3成左右的持股,勉強在股權爭奪上暫時領先。緊接下來
,還有委託書徵求、外資及小股東的態度,將決定是誰勝出的關鍵。
彰銀案卡關15年,影響的是經營績效
台新金是在2005年以每股約26.12元、總價365億元得標,取得彰銀22.55%股權,並在
2005年底取得彰銀董事會過半席次,將彰銀納為台新金子公司;雖然台新金在2008、
2011年2次的董事會改選中依舊維持董事會多數,持續經營彰銀,但在台新金多次表露出
要購併彰銀的意圖後,2014年董監改選之際,以財政部為首的泛公股,大動作反攻奪下過
半席次董事,將經營權取回。
這也讓台新金經營權一夕之間生變,一狀告上法院,至今仍在司法訴訟當中。從扁政府、
馬政府,再到小英執政,台新金與財政部的「心結」始終未能解開,但彰銀官派與民派長
達15年惡鬥不休,顯然對於彰銀經營績效已產生負面影響。
攤開2014年官股接手後的歷年經營績效,2014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從1.38元,幾乎呈
現年年下滑,甚至在2019年整體金融業獲利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彰銀每股稅後盈餘僅有
1.16元,創下2014年以來最低。
除此之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從2014年的9.41%,下滑至2018年的8.39%;根據
銀行局所揭露的本國銀行排名,截至今年第一季,國內銀行排名也是跌出前10名之外,還
輸給了同為公股的兆豐銀、合庫銀、第一銀、華南銀以及土銀。
對於小股東而言,最在意的莫過於公司的經營績效,換句話說,雙方若想獲得經營權,爭
取小股東支持,勢必也必須要重新檢討經營能力。若大股東雙方持續爭議不下,最後受傷
最重的恐怕還是彰銀這塊百年老店了
3.心得:是因為這樣 台新金才變成抗漲神股嗎?
2887獲利和配息率在金控中算是中段班 股價漲幅卻經常是末段班 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