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綠電會改善環境?小心成為暖化幫兇
1.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k3F4GP
2. 原文內容:
近來某一個小農媒體,以大量空拍照試圖營造太陽光電滅農的形象。搭配近來農委會有意調整政策,可能禁止兩公頃以下的農牧用地變更為太陽光電場。引來不少關心綠能的民眾注目,許多人煩惱,如果連綠能都不能發展,人類究竟該用哪一種方式發電?
其中最困擾的莫過於蘋果供應鏈的科技業,蘋果手機的供應商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但偏偏台灣的綠電才剛起步。以台灣設置最多太陽光電的台南為例,兩度引起Google關注,不僅買綠電,還買地設資料庫。
最近連續漲停的台積電,也決定選在台南設置第18廠,未來五奈米與三奈米的晶圓製造,都會在南科園區。此外,不僅跟政府買電,台積電也計畫投入600億元在屏東,興建太陽能電廠。這些科技大廠對綠能的渴求,不只來自於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要求,也是確保自己穩定接單的關鍵因素。
除了企業需求綠電,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幾年前膾炙人口的正負兩度C,如今似乎只剩政府和企業在重視。例如台積電今年預計購置十億瓦的綠電,將可為地球每年減少超過218萬噸的排碳量。
換言之,如果工廠製造還是採用最常見的火力發電,那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增加地球的暖化危機。因此,一味攻擊綠電是否能為環境帶來改善,這些少數環保團體,可能必須提出自己的論述
目前國內也有不少環保團體,將綠電開發結合公民電廠,嘗試從社區的角度,逐步改善空氣品質。以主婦聯盟為例,主張小市民皆可萬元入股公民電廠,有錢的出資當股東,有房子的提供屋頂架設太陽光電,甚至在原民部落先實現了公民電廠。
無獨有偶,一群年輕人集資創業「XX伏特家」,網路集資投資太陽能電板,除了線上更新發電數據,投資者每兩個月就可收到6-8%的回饋,輕鬆打敗定存,用投資獲益吸引民眾關注綠能,如今已是各種政府綠電說明會上的常客。回到綠電是否與農業衝突的問題,當國外流行實施各種離農政策補助,台灣的老農卻有種電的選項,用最不破壞農地的方式獲得固定回饋,徹底避免農地蓋水泥豪宅這種不可逆的破壞。
即使是青農,也有農電共生或漁電共生的選項,用綠電進行智慧監控,已經是實際可操作的案例。就連農委會都公布實驗數據,太陽光電不僅對文蛤養殖影響有限,還可避免冬季寒害。
當各位每天拿著手機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是否也該思考人類應該選擇哪一種用電方式?太陽光電仍然是這個星球上,最普遍、最不影響地形地貌、最不影響生態的發電方式。比起粗暴的批評,台灣社會需要更多對農電共生的細緻討論,透過對話而非對立,才能有效減少碳排,幫助彼此渡過地球暖化危機。
3. 心得/評論:
不是來討罵也不是來帶風向,只是想說在台灣推能源轉型真的推到心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