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20201121/PGHQLOJ7N5B7PILQKDK77MKF6Q/
2.原文內容:
https://i.imgur.com/3X66nAD.png
助阻升台幣 擬放寬壽險業外幣傳統保單限額
【廖珮君、萬千華/台北報導】
在美元續弱、熱錢續湧下,台幣面臨龐大升值壓力,壓得央行柳樹都快斷了,《蘋果新聞
網》昨獨家率先披露,央行總裁楊金龍寫信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求援,盼放寬外幣傳統型
保單及壽險業國外投資限額,目的是讓壽險業多買美元,藉此穩定匯率,幫助央行抑制台
幣升值。惟金管會目前僅傾向放寬外幣傳統型保單限額至45%,對提高壽險業國外投資限
額態度保留。
央行近期雖以「柳樹理論」力守台幣28.5元兌1美元大關,在28.5元無限量供應美元,但
台幣盤中升幅幾乎天天高達3角,讓央行守得相當辛苦。據透露,楊金龍向黃天牧提出2大
「建請」,包括1.放寬外幣傳統型保單35%的限額、2.重新檢視壽險業國外投資45%法定限
額,希望藉此增加美元買盤,減緩台幣升壓。
央行守28.5元相當辛苦
放寬外幣傳統型保單35%的限額部分,金管會初步認為,壽險業賣外幣保單、沒有匯兌風
險,加上因強勢台幣、也提高保戶買外幣保單意願,已請壽險公會檢討外幣傳統保單限額
,不排除再放寬上限。
壽險業者指出,外幣傳統型保單限額、各業者分布不均,小型外商壽險因準備金低,很容
易觸頂,大型老壽險則多還有空間,初估整體外幣傳統型保單還有3000多億元空間。今年
下半年因強勢台幣,保戶更願意用台幣換便宜美元、湧進外幣保單,加上壽險業也不會有
匯兌風險,公會也正評估放寬。
據了解,過去壽險公會曾建議放寬到45%,這次有望從35%拉高到45%,45%以下全免計入國
外投資額度,讓業者更願意銷售外幣保單。
其次,央行也向金管會表示,保險業國外投資45%法定限額已超過13年未調整、近來包括
韓國、日本都調高國外投資比重,而目前壽險業國外投資整體避險部位約7成,就算有匯
兌成本,壽險業「還是賺錢」。
央行表示,為增加壽險業資金運用彈性並提高收益,認為45%法定限額可重新檢視上調,
或視個別公司差異,額外給予不同的國外投資比率獎勵,增加美元需求空間。
央行坦言,因國際美元走弱、台商資金又大量回流,造成台幣沉重的升值壓力,壽險業又
是資金匯出投資的主力,可抵減外資大量匯入對外匯市場衝擊、有助匯率穩定。
國外投資限額傾向保留
對於壽險業國外投資限額一案,金管會態度傾向保留,因若加計外幣保單、國際板債早已
達65%高點,早被外界詬病「太高了」,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之際,恐不宜再拉高投資上
限。
再加上IFRS17、ICS等國際會計準則將上路,國際經濟情勢震盪下,再拉高國外投資限額
反增加壽險業風險、造成保單幣別不匹配。依現行規定,壽險業投資外幣傳統保單限額,
以責任準備金35%為限,逾35%者則須計入國外投資額度內。
金管會認為,今年因為低利,壽險業保費少收、投資供給面本就減少,光今年前10月新契
約保費收就較去年同期大減約2200億元,而金管會也早已對壽險業採差異化管理,並非全
部壽險業都達65%天花板,有部分業者仍有投資空間。
此外,台灣與日韓不同,就算日韓各國拉高海外投資上限,實際投資也很少;但台灣就算
扣除外幣保單後、國外投資(含國際債)佔比也還有46%(實際已超過法定45%),若再放
寬海外限額,反拉高業者匯兌風險。
學者:不宜靠壽險穩匯
交大財金系教授葉銀華說,雖《保險法》法定國外投資上限是45%,但早做了很多放寬,
若把國際板債算入,實際已到65%高點,佔比遠高於其他國家。
其次,過去壽險業大發高利率保單吸金,是因為在國外市場可以賺錢,但現在國外高品質
債券是低利,資金再流到壽險市場是否適當?他認為,金管會這兩年控管壽險業風險與強
化資本,讓壽險業不再高利吸金、減緩保費成長,「難道還要再回去2年前的情況嗎?」
葉銀華說:「我們不能為了穩定匯率,就把壽險業資金往外趕,而讓風險加大。」他認為
,壽險業資產已逾30兆元且牽涉範圍大,已非個別產業的風險,是整體金融系統性的議題
,目前最要緊的是提升未來壽險業風控管理與強化資本品質,並順利接軌新會計準則,「
這時候需要穩健,改變是不適合的。」
葉銀華質疑,現在美元偏弱、國外金融市場波動甚劇,若還增加國外投資,不是承擔的風
險更大嗎?如果央行的貨幣政策,要壽險業資金外流來配合,這適當嗎?
https://i.imgur.com/xallfZk.jpg
央行總裁楊金龍力守台幣28.5元,守得相當辛苦。
https://i.imgur.com/6r9LzIq.jpg
https://i.imgur.com/I4WI2E7.jpg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找來金管會穩定匯率市場的目的何在呢?這樣子的做法,似乎沒有太大助益吧?
實際上來講,在海外的台灣企業應多加提升競爭能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