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119/KRX7UC7NCZENLMAQBE5UD7F2PA/
2.原文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至今近1年,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大大小小的波及,其中,在各國邊
境管制情況下,航空產業可說是重災區,但華航(2610)去年不但在第二季及第四季都獲
利,經過1年疫後應戰經驗,再加上3架777貨機陸續投入營運,內部也已定下「今年全年
賺錢」的目標,堪稱全球航空業奇蹟。
經過這場人類史上前所未見、全球性的災難,華航主管公司客貨運、地勤,以及協助督導
企業發展的資深副總經理王正明,於「疫周年」之際接受《蘋果新聞網》專訪表示,華航
在這期間不但沒有實施大裁員,且只減一次薪、還2個月就恢復正常,「我們可以很自豪
的說,全世界沒有其他航空公司是這樣的!」
員工不怕沒工作
王正明表示,華航目前有超過1萬1000名員工,在公司經過1年來的營運調整後,已找出讓
公司可繼續穩步走下去的生存之道,因此即使近期陸續有國際航空公司大規模裁員、聲請
破產,但「華航台灣總部的員工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件事,只要有來上班、不要曠職,就不
用擔心沒工作。」
事實上,王正明提及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航空業無一不面對產業陷入營運世紀低
潮的慘況,大部分航空公司是以客運為主,但邊境管制的情況下,航線裁撤、大幅減班,
「這一年來全世界客運就是衰退9成以上,剩過去的4%、5%,你說慘不慘?」
華航在去年3月2日發給致員工的一封信以「雪崩式」影響來形容新冠肺炎疫情,信中並首
度鼓勵大家休假,至4月20日拍板全員減薪,再強調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遠超過過
2003年SARS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
王正明表示,疫情爆發初期,大家都期望3、4個月就可以過去,對暑假還有期待,但很快
就發現沒有那麼樂觀,3、4月時是華航最徬徨、不確定的時候,但隨著醫療物資需求增加
,「董事長(謝世謙)當機立斷,下令全力衝刺貨運,所有廣體長程客機全都載貨,這是
對公司後續發展很關鍵的決定。」
客改貨賺現金流
王正明說,「客機改載貨」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一句話,但其實要當機立斷、明快的下決定
並不容易,因為用客機載的貨量只有貨機的30%,每趟飛下來可能只能打平甚至還虧錢,
「在當時局勢還不確定的時候,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
王正明進一步說明,儘管客機改全載貨可能不會賺錢,但當時公司考量的是「現金流」,
就算飛一趟賠一趟,但在這種時候,一定要有現金進來維持公司正常財務及營運狀態。
此外,華航由於有18架貨機作為支撐,再加上當時全球航空業停擺,致使航空用油低到20
元(美元),王正明解釋,這兩大因素也都是讓華航在第二季獲利的重要關鍵。
Q2創全球最賺
事實上,隨著疫情爆發,202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皆陷入營運困境,且規模愈大的航空公司
就愈慘,華航營運規模不算小,但王正明指出,就是靠這18架貨機,以及客機改載貨來支
撐。
因此華航在第二季創下全球罕見唯3家賺錢、且也是最賺錢的航空公司,王正明表示,無
論是韓航或韓亞航都與華航相同,有較具規模的貨機機隊,但與華航不同的是「大家可以
去查,這兩家公司仍仰賴政府相當龐大的資金補助。」此外,兩家韓籍航空公司,也都已
有相當大比例員工放無薪假。
雖然第三季因油價回升,再加上貨運量下滑,華航單季再度虧損,不過都仍在公司掌握之
中,隨著第四季為傳統航空貨運旺季,內部也看好可望回到第二季水準,重新獲利,仍是
全球罕見賺錢的航空公司。
對於未來,王正明認為,在客運短期內都無法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未來確實會有很長一段
時間都只能靠貨運,雖然貨運運價由市場決定,漲跌幅動變化相當大,但對華航來說,至
少貨運可維持穩定的收入,讓公司營運正常。
賺錢只能靠貨運
另若就需求來看,王正明分析,從一開始的醫療物資,一直到後來的「宅經濟」爆發,可
以看到這段時間從電子3C影音產品、室內健身器材等運載需求相當熱絡,近期甚至連汽車
都急著用航空貨運載進來台灣,接下來還將有疫苗配送的龐大需求,「絕不會沒東西可運
。」
而華航除既有的18架747-400全貨機之外,早先訂購6架777F貨機,首架也已於去年12月1
日抵台,今年1月底將再交2架,由於更具省油高效能優勢,這3架全新貨機也將成為華航
機隊在後疫情時代的生力軍。
至於這一年來興起的「微旅行」、「微(偽)出國」,王正明認為,「所謂的報復性會報
復幾次?我認為只會1次、2次,這些對本業來說都只是『杯水車薪』,幫助不大。」
便宜機票不復見
進入後疫情時代,儘管隨著疫苗問世,疫情似乎緩和有望,但在這一年全世界旅遊生態海
嘯過後,王正明表示,過去大家常見的「便宜機票」、「拎了包包說走就走」的旅遊型態
將不復見。
「簡單說,以後要出國的成本將會是過去的好幾倍。」王正明分析,在這波疫情衝擊之下
,為了防疫,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兩大趨勢,第一就是商務旅行減少、甚至停滯,第二個
就是休閒旅遊同樣也不會多。
尤其商務旅行,在疫情期間,許多公司以視訊等方式取代員工出差,隨著公司仍可正常營
運、出差似乎並非必要的情況下,王正明認為,勢必大幅壓低公司未來商務旅行需求,上
述兩大趨勢將造就搭乘需求銳減。
出國成本只高不低
另一方面,在後疫情時代,防疫成為重要課題,王正明表示,對於航空公司來說,也就意
味著飛行成本將大幅增加,除了防疫配備等看得見的成本,為了保持安全防疫距離,一架
飛機可以乘載的旅客變少,也就表示每個旅客必須分攤的成本(票價)增加。
除了機票成本,王正明進一步表示,在疫苗問世並開始普及後,在防疫前提下,未來航空
公司甚至到訪國家,也都有可能要求相關檢驗或者施打疫苗的證明,再加上若進一步要求
一定天期的隔離,這些對於旅客來說,都是較過去增加的成本。
相較於過去常常會聽到「出國旅遊比在台灣旅遊便宜」,王正明認為,大家必須有心理準
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再有便宜機票可買,出國的相關成本只會高不會低。(陳慜
蔚/台北報導)
3.心得/評論:
去年三月的時候最低到5.5元
今天收盤10.45
值得注意的是出國成本只高不低這件事
如果將來還有一段時間都不能出國(機票價格高、防疫手續繁瑣)
以貨運為主到慢慢恢復以前的樣子可能還要好幾年
換句話說也就保持現在這樣
猜測股價其實早已反應
別期待真的能跟海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