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自目前為止,
投資經歷了不短的一段時間。
過程中也算是遇上各種極端事件:
推特川普投顧中美貿易戰、
巴菲特原本只看過一次的恐慌性熔斷、
特斯拉煞車皮壞掉、
無限QE的猛爆性上漲、
GME嘎空廝殺...
蠻有趣的是,
過程中遇到恐慌下跌的時候沒害怕,
反倒是上漲的那種FOMO情緒更叫人難受。
走過這麼完整的景氣循環後,
反而更應證了指數化被動投資的威力所在。
幾年前讀到綠角的一篇文章
至今仍影響我相當深:
“主動投資的大問題—未充份投入(Cash Drag of Active Investors)”
在投資的這段過程中,
就算我真的早早就相信特斯拉、台積電等股票會大漲,
我敢歐印嗎?歐印之後我還有辦法睡得好嗎?
而歐印之後緊接著下來:
我的情緒就會受到這幾支股票價格波動隨之起舞。
相信在市場裡打滾久的人就會知道,
當情緒太過受到股價影響,
最後所做的投資決策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了......
股市走到今天為止,
我猜想有蠻大一部分的人都認為:
「等到無限QE結束,行情終將回檔。」
所以”未充分投入”的情況又會再次發生。
這麼做可能錯過上漲,也或許躲過下跌,
但再讓我們回顧一下這二、三十年來的股票市場走勢,
或許你更能同意把全部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的結果,
會比猜測漲跌資金進進出出來的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