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嘛,應該會排在東南亞之後
畢竟本身體質還有很多問題
但說實話,要是沒這些問題,早就飛上天超英趕美了,也不會是今天的印度
印度之所以是印度,正是因為他有這些缺點
成長的路上肯定是會碰到困難
但有這些困難,當個秤職的世界工廠替代不是太大問題
種姓制度法律禁止,但仍然深植在文化中
限制了階級的流動,甚至是能選擇的工作
讓大部分的權利財富,仍然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一般人能享受到的經濟成長果實有限
聯邦制,各邦各自為政
每個邦有每個邦的做法跟執行
印度的法律或是行政命令有個缺點
就是一開始頒布的,都不會講很細節
譬如簽證,或是一些商品
這個邦解讀成A,另一個邦解讀成B
結果一個命令或法規下來,好幾個執行的做法
然後又要跟中央討論,再確認細則
或是頒布法令說改就改,完全沒有準備時間
還有下游缺水,但是上游水壩不肯放水,因為水壩在另一個邦
人才外流嚴重,能出國的印度人都不想回來
會回來的大多是家庭因素,所以精英都出國去
去美國,去歐洲,甚至去東南亞經商,或是進入跨國集團
基礎建設效率差,這個牽扯比較複雜
有貪腐,有行政效率,有工人工作效率等等的因素
莫迪的民粹政治也是有風險存在,民粹這個東西好就好,不好就很慘
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沒受過正規教育,很容易受到操弄
要選村長也容易,村民一個人給個兩千盧比
員工管理難度高,這部分很難解釋清楚,但確實要耗費更多精神
歐美日韓等大國在印度發展,可以是國家對國家對談
在建設上碰到的困難會少很多
但還是跟一開始說的一樣,沒有這些,印度也就不會是印度了
發展的話,應該會落後於東南亞,畢竟光是飲食,環境,文化就差一截
人口紅利是個優勢,等東南亞發展完以後當世界工廠的替代不是問題
疫情的話,這個真不好解釋印度的結果
去年封城,每個人都戴口罩,還有邦與邦之前的管制,甚至是宵禁
結果確診人數持續飆高
但現在每個人出去,根本也不戴口罩,少部分高階人士會戴
一般人完全根本不戴,奶茶攤一大堆人在那邊喝奶茶,然後確診數還會降低
也不知道該說是印度人抵抗力強還是數字有問題,不能評論
但我出去,絕對是口罩戴好戴滿
※ 引述《andrew0041 ()》之銘言:
: 其實之前一直不是很看好印度
: 主要理由有
: 語言複雜 稅制不統一 社會主義式民主
: 貿易赤字等等
: 加上全年印度也是肺炎重災區 貧窮可能防範肺炎相對不易
: 但做了一下研究 發現印度可能比想像中的有潛力
: 理由如下
: 1. 買印度就是買莫迪
: 莫迪14年上任五年平均經濟增長首次超越中國 直到肺炎才下去 不過最近防疫用力 其實
: 民調沒什麼掉
: 支持度穩定在60%~90% 基本準備做到死
: 照這種態勢 以後大概習近平和莫迪ok
: 一個是 沒有 沒有 終生制
: 一個是民意碾壓對手
: 莫迪之前當省長 該省經濟增速第一 該省人均所得是印度4倍 作風鐵腕 有策略
: 現在印度的基本國策就是增加出口
: 印度其實經濟增長很快 只是幣值很不穩 過去十年貶值個七八成
: 主要就是經濟發展快 石油需求增 但出口跟不上
: 莫迪14年上任經商自由度從142到63 名 這個改革速度可能比極權中國更快
: 去年fdi全球衰退4成
: 印度疫情嚴重 fdi卻增長13%
: 可見莫迪鐵腕改革見到成效
: 加上中國少子化老年化會再未來10年加劇
: 而印度人口結構勘稱教科書式
: 只要政治不出亂子應該越差越多
: 2. 積建拐點到來
: 外資遷移不是線性
: 當印度基礎建設 法規鬆綁到一個程度 就會加速進入
: 莫迪現在借一堆錢搞基建 可能沒這麼快 但應該結果不差
: 3. 消費拐點
: 印度城鎮化率才三十幾趴
: 貧富差距也大 一堆農業人口
: 所以印度雖然人均2000
: 但其實頂層10%可能消費力不弱
: 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
: 當這群人達到一定消費力 就有投資效益
: 4. 歐美扶持
: 本來覺得印度疫情嚴重外資投資減少
: 結果2020 全球投資衰退4成
: 印度增長13% 中國4%且受惠政策鬆綁集中金融領域
: 外資對印度的實體經濟投資佈局 應該算很夠意思
: 5. 語言優勢
: 雖然各省語言複雜
: 但相對英語人口顯著高於其他新興國家
: 印裔美國人又多 很多都位高權重
: 加上法規鬆綁 未來經濟高增長可預期 吸引外資
: 結論: 買印度就是買莫迪
: 莫迪的民望夠 可以搞定民粹社會主義 稅制等制度問題
: 本身夠鐵腕也夠老謀深算
: 幾年還跟習哥倆好 現在翻臉不認人
: 因為中國也是印度第一大出超國 而且相當嚴重 佔貿易赤字至少8成
: 趁此機會大搞保護主義 結果真的把對中貿易赤字打下來
: 一方面吸引歐美 一方面降低貿易赤字
: 總之 看了莫迪一些手段
: 感覺真的蠻屌的 上任後經濟增長也不錯
: 不過印股太貴了
: 盧比幣值還是不穩 受油價影響太大
: 如果貿易赤字穩定轉正會考慮佈局
: 我覺得台灣人看中國不是低估就是高估
: 印度問題其實比想像中多
: 但本來新興世界問題就多 不然人均為什麼只有台灣1/15 這些問題早已反應在人均上
: 但最大利多就是基期低
: 其實主要還是看政治 政治不好就拉美 政治好就中國
: 而人口結構健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