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要分電動車、自駕系統、品牌這幾個部分來看
很多人都會認為電動車就一定要有自駕,沒自駕的電動車誰要買?
是不正確但也正確,就看觀點怎看
很多人都把鴻海當車廠在看,但實質上鴻海就只是代工廠
誰要買這問題給品牌商處理,有沒有訂單對鴻海來說才是關鍵
鴻海要的只是協同製造和零組件供應並非是品牌利潤
1.電動車
電動車簡單說就是由三電組成,電機、電控、電池,所以劉楊偉才會說得三電得天下
以上這些話,對台灣科技廠和汽車產業最簡單的利多就是不用引擎和變速箱
以往台灣做不出一台好車最關鍵問題就是做不出引擎
但現在電動車不用引擎也不用變速箱,做一台車是不簡單,但真的很難嗎?
鴻海要做到高階車種相關的個人也不太期待,但做做二三線品牌的是還能期待
之前鴻海法說會喊出的是10%市佔,但扣掉高階市場其實二三線市場還是很大
現在組成MIH這聯盟主要也是規格制定,供應鏈做足
各方二三線公司想做電動車直接進來採購一次供給
光是中國以及歐盟喊出2025、2030、2035汰換油車就足夠慢慢玩了
2.自駕系統
目前檯面上自動駕駛大廠也就只有一家特斯拉,特斯拉也喊出未來願意授權軟體
其他GOOGLE甚至APPLE我想都會往這方面發展,這塊不用各家都自行研發
到時有大廠授權就足夠
更何況,特斯拉自駕也只是選配還不是標配
許多車主目前最低功能只需要車道偏移+跟車系統,二三線品牌買的也只是一個
政策上的替換,不會每台車都有自動駕駛系統
3.品牌
鴻海目前到處找廠商聯盟也到處在找出海口也是這由原因
找一堆廠商沒人買單真的就完蛋了
鴻海要做的是透過聯盟找齊供給面和品牌訂單
至於誰賣得好誰賣得不好,各廠商自行去處理
跟手機思維一樣,很多人知道鴻海有組裝iphone
然而其實很多apple以外的廠商手機也都有再組裝
現在做法就是先把餅做大,剩下的誰多誰少都是其次
電動車餅做大吃到10%零組件供應,就算殺成紅海市場,毛利率還是遠比手機還高
※ 引述《ilovetaida (TAIDA)》之銘言:
: 1. 標的: 2317 鴻海
: 2. 分類:請益
: 3. 分析/正文:
: 鴻海轉型電動車應該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 之前代工3C毛利太低長期真的不是法子
: 董事長劉揚偉也多次宣示決心
: 但製造車子跟鴻海最擅長的3C代工
: 感覺門檻應該差很多,畢竟車子的安全性不是鬧著玩的
: 難道鴻海這個後進者真的搶的到這塊市場嗎?
: 傳統車商們被打假的?
: 請問版上神手們怎麼看?
: 謝謝
: 4. 進退場機制: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