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裕隆做60年沒成功…鴻海1.7兆電動車豪賭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21-03-19 12:50:53
裕隆做60年沒成功…鴻海1.7兆電動車豪賭,究竟勝算在哪裡?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indep/6003759
2021年3月18日 週四 上午9:00
撰文者:黃靖萱、侯良儒
2021.03.17
裕隆花了60年都難圓的夢想,這次,鴻海有機會達成嗎?
去年10月,鴻海首次舉辦科技日,聚焦談電動車,董事長劉揚偉首次喊出2025年電動車市
占率要達1成,市場半信半疑。但短短5個月,其股價大漲近6成、衝破120元。
它所成立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目前已集結國內外上千家科技、傳產業大軍,廣達的鼎
天、和碩的海華以及仁寶的安勤,都名列其中。
沒造過車的鴻海,要闖蕩動輒有百年歷史的汽車業?還計畫10月推出自有車型?
這場豪賭,為何大家覺得它有機會贏?
劉揚偉真能實踐郭台銘所說,股價要重回兩百元的夢想?為何這一役,將牽動台灣電動車
產業的發展?未來可否繼PC、手機,開啟白牌造車時代?我們遍訪MIH聯盟內外十多位業
者,透過層層追蹤、策略解析,帶你看一個後進者,從零到一、再造新局的修煉之路。
「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們最容易改變的時候!」蔚來汽車共同創辦人、MIH聯盟執行長鄭
顯聰接受商周專訪時說。
過去,汽車業成也引擎敗也引擎。裕隆的納智捷後遇發展瓶頸,關鍵,就在於難以解決引
擎的油耗問題。
當車子以電力發動,不再需要引擎時,進入門檻大幅降低了!
近幾年,鴻海陸續在中國購併多家和電池技術相關的公司。去年科技日上,他們就秀出6
大電池黑科技。
變革,也讓新客戶出現。當大家不用拚引擎後,新創車廠有機會進入戰場。中國3大造車
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初期都是與傳統車企合作,委外組裝。
但傳統替汽車代工的工廠如麥格納(Magna),不一定會承接這群新創訂單,因為他們各
有狀況。如,鴻海第一個客戶拜騰,它的第一款車型M-Byte,正力拚明年第一季要量產。
但該品牌卻也燒光4輪融資,還欠債累累,之前一度全面停工。
鴻海為何敢賭這麼大?沒有任何基本籌碼的它,又打算如何切入?
過去,傳統汽車廠如豐田與賓士、福斯等,都是一手設計汽車、開規格,培植自己的供應
鏈;鴻海想的是,集結各廠零組件,組成系統模組,有人攻自駕,另幾家組成底盤系統等
,開放給客戶挑選,也就是「公版」的概念。鄭顯聰指出,此平台能幫客戶完成80%基礎
工程,客戶只要專注在20%的差異化之處即可。
「這個公版可以極大化,大家就可把成本、開發時間省下來。」鄭顯聰說。
劉揚偉接受電視採訪時提到,在PC領域,最後是做平台的Wintel(微軟和英特爾)分得最
多利潤,手機時代則是蘋果及Google,「我們也應朝這方向走。」
它要拿做手機的邏輯跨域做汽車,賭的是誰願意當他的第一個客戶,而且還得把車做出來

鴻海現在手握的訂單,如拜騰是近乎倒閉的公司,美國新創Fisker則成立多年仍沒有交車
紀錄。「這些品牌看起來也賣不了幾輛,能達到規模經濟嗎?」一位客戶都是全球一線汽
車大廠的零組件大廠創辦人質疑。
但沒人敢輕忽這股電動車新勢力,以最具指標性的戰場中國為例,其電動車品牌已超過百
間,去年,包括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創電動車品牌的銷量已達13萬輛,約占中國電動車
市場13%。
倘若打入新創,下一步,鴻海就有機會鎖定如百度、共享平台滴滴出行等擁有自動駕駛技
術的軟體業者。
現在,電動車時代來臨,台灣供應鏈也迎來契機,劉揚偉認為,台灣的優勢在資通訊,最
大競爭力在半導體,「我們為什麼不善用這資源,創造更大價值?還要跑去(只)做代工
?」
只是,傳統車廠真會轉向?
目前,MIH聯盟不到兩季已有超過千名成員,鴻海的盤算是,要擾動這個由百年大廠占據
的戰場,「先有人,才有場」。
「(鴻海)要用這個平台聲勢,去說服車業的人,」MIC資深研究總監周維忠指出。
鴻海想藉台灣零組件商的勢,成員們也想靠鴻海造的場。如提供空中升級及遠端診斷技術
的科絡達,目前已切入中國東風、吉利等車廠,其想透過鴻海,再爭取如拜騰、Fisker等
客戶。「想找更多出海口,鴻海有這麼多資源,若連它都做不起來,我想國內沒什麼人能
再繼續造車,」科絡達執行長吳柏儀說。
過去,鴻海擅長的是垂直整合,現在攻電動車,改由建立聯盟,著重夥伴關係。鄭顯聰形
容,MIH聯盟就像是漏斗,先廣邀眾人參與,之後,會把逾千家公司,以品質、交期等分
類,找出各家適合的價格帶,區隔車型、市場,再把會員導到不同出海口去。
目前,法人普遍認為,鴻海對於電動車的布局,將在2023年逐步反映在營收,其中的檢驗
點,就是2月從Fisker所獲得的25萬輛年產量訂單。一家亞系外資預估,若順利量產,該
專案可貢獻鴻海營收4%。
現在,鴻海的主要競爭者,是歐美也在做電動車代工的麥格納。鴻海的勝算在於,它過往
40多年在電子零組件的製造基礎,加上速度跟彈性高,對還在變化中的電動車產業,是有
相對利基。
但它得跟時間賽跑。
一位電動車供應鏈董事長直指,電動車從規畫、設計,到原型車出來,最起碼要4年。連
去年底傳出的蘋果車,零件廠今年開始送樣,也要等到2024年才有機會登場。
從零到一,並不是簡單的事,鴻海還有很多挑戰要克服,但這就是造局需要付出的代價。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鴻海進場
大家以後會想開鴻海做的國產車嗎
把和泰國瑞放在哪裡?
作者: floatbear227 (what love is)   2021-03-19 13:06:00
他做的iPhone 全世界一堆人用爽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