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科技供應鏈頻漲價 距離通膨還有多遠?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2bOMmE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1-04-11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美中兩強實力差距縮小
整整晚了6年才察覺中國的一帶一路潛在著巨大威脅,如今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拖累,美中
兩強的實力差距進一步縮小,於是3月底拜登推出宣稱一代人僅能看到的一次投資─2兆美
元地基建方案,改善美國半導體晶片、生物科技、能源方面的地位並保持競爭力,拜登宣
稱在他的任內絕不容許中國超越美國,言下之意,中國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台灣人要
有警覺性,不可再沉溺於「小確幸」蜜糖陷阱,應該重新找回「賽德克巴萊」的血性,才
有可能繼續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當今的中國,已經強大到敢跟美國對嗆、搞對抗,
嚴重威脅到二戰之後美國建立的國際秩序規則。
飛機還沒問世之前,誰掌握海運,誰就掌握了全球貿易命脈。19世紀英國海軍橫行七大洋
時,全球海運七大咽喉要道(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百令海峽、巴拿馬運河、土耳其海峽),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控制了六個。
https://i.imgur.com/q1LGDb7.jpg
從這七大咽喉的地理位置來看,就不難理解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布局,就是複製東印度公司
的以經濟為手段,進而影響當地政府政策與軍事布局,這招數跟英美如出一轍,可以稱為
具有中國社會主義色彩的新殖民地主義。近期越鬧越血腥的緬甸緊鄰中國的雲南省,在20
15年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計畫裡,雲南擔負著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任務,建設成
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中國國企赴海外投資重點在跟當地政府打好關係
這樣看好像沒什麼特別,關鍵就在於控制了緬甸,就可以突破親美的印度對於孟加拉灣的
封鎖,進入印度洋,如此一來,中國就算受制於美國在太平洋的第一島鏈封鎖,還可以從
緬甸運送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而且緬甸其實是稀土大國,緬甸佔全球稀土產量的10
.5%,跟澳洲差不多,美國也不過佔12.4%,就因為這兩樣,所以民主陣營才會扶植翁山
蘇姬執政,企圖封住中國西南的面海口。
https://i.imgur.com/WFsLD2l.jpg
這些年來很多中國國企赴海外投資,賺錢只是表面,跟當地政府打好關係才是正事,撒錢
投資幫助大搞基礎建設,藉此打通中國到中亞與歐洲的交通網,或運送戰略物資如天然氣
、石油,或成為外銷的腹地,這招是不是很像當年台灣的工程隊遠赴沙烏地阿拉伯搞基礎
建設,換取進口石油。
另外,中國也學了美國在中東與南美的那套扶植反對派政權,牽制或取代當地執政政府,
這波緬甸軍變,中國就反對支持聯合國的制裁,眼睜睜的看著2019年香港反送中+暴力升
級版在緬甸重現,反將美國一軍。
中伊25年合作協議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從1979年之後,美國一直制裁伊朗,揚言誰購買伊朗石油,就制裁誰,連印度這樣的大國
都遭到了威脅。如今,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直接繞過美元,那麼,美國對伊朗的長期制裁,
在本質上就沒有了著力點。
而川普在美中貿易戰過程中,把手上可用的牌出盡,在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繫,「殺敵一千
、自損七百」的現實情況下,除非動武,否則要KO式的壓制中國也是不現實。
關鍵是,如果美國後續沒有很強而有力的制衡,那麼,有了中國的帶頭造反,過去因金融
危機而吃悶虧的美元結算制度,勢必會有更多的不滿美元國家加入中國陣營,形成拉幫結
派的對峙局面。
如此一來,就像全球溫室效應,少了美中任何一方的支持,都成不了事,一旦世界形成兩
大陣營對峙,離開中國支持的美國,很多事都別想幹成,其一手構建的國際秩序,也可能
會被重塑。所以中伊25年合作協議,除了經濟意義,更多的是政治意義。
疫情驅動消費者囤積物資加劇市場庫存短缺
拜登力主推動2兆美元的基建方案,目的是創造1,900萬個就業機會,在失業率(不計入無
薪假)仍達6%的情況下,拜登的執政方向自然是拯救勞工市場為主,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也支持這觀點,但華爾街則聚焦在美國債務大增,美債殖利率上看2%,萬物皆漲,通膨
重臨。距離消費者感受物價上漲的切身之痛還有多遠呢?
在全球疫情爆發初期,基於未知的恐懼,分析機構大多持經濟衰退的預測,製造商普遍採
取減產策略。但這次的經濟衰退來得又快又急,消費市場的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消費者
仍在繼續支出,需求保持大體不變,甚至某些商品的需求更為強勁了,各國政府幾乎無一
例外地採取了財政刺激措施,並且鼓勵消費,甚至是報復性消費。
這雖然是好事,但生產商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特別是在豐田汽車提倡just in time的庫存
策略後,低庫存幾乎是所有廠商的共同經營方針,於是就在疫情驅動消費者囤積物資,供
需因此進一步失衡,甚至一些製造商為了減少未來發貨的不確定性,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囤積了大量庫存,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庫存短缺。
整個工業供應鏈都面臨通膨壓力
從家具、塑膠泡沫到汽車和機械零部件,全球供應鏈上生產和分銷的所有成本幾乎都在上
漲。在美國,製造業巨頭3M公司已指出其商品的運費持續攀升;在中國因為用於製作泡沫
橡膠的化學品和金屬價格不斷走高,一些玩具批發商已經將價格提高了15%之多。
更為糟糕的是,物流問題加劇了商品的短缺風險。航運業面臨缺櫃、缺船、缺工、蘇伊士
運河堵塞,導致運費和成本持續飆升,供應鏈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許多地方商品交付的
延遲時間創下了數十年之最,生產延誤、供給中斷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最終,整個工業
供應鏈都面臨通膨壓力。
https://i.imgur.com/MBgk3iB.jpg
到目前為止,這些價格的上漲多數都在生產和分銷過程中被消化掉,這使得零售價格相對
平穩。然而,隨著廠商漲價反映生產成本,最終廠商將不得不開始將更多的成本轉嫁給他
們的客戶,例如美國的廁紙已經漲價了!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 洪寶山)
心得/評論:各國各產業都怕缺貨拼命補貨,連帶各原物料漲翻天,連鎖效應下造成近年來
罕見的通膨 ※必需填寫滿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