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研究:晶片出口使台灣、南韓顯現「荷蘭病」癥狀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8yAR14
發布時間:2021年4月16日 週五 下午8:25
原文內容: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報導,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兩大半導體製造國台灣與南韓已顯露初期的「荷
蘭病」症狀,因為在全球晶片供應短缺之際,兩國對這種微小電子元件的倚賴已加深。
「荷蘭病」(Dutch disease)描述的現象是:由於單一出口產業呈現爆炸性成長,致使
貨幣升值,而削弱了經濟中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個詞源自於荷蘭,1959年荷蘭發現格羅
寧根(Groningen )天然氣田後,製造業就江河日下,喪失競爭力。
研究公司TS Lombard經濟學家葛林(Rory Green)在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看見荷蘭病
的初期癥狀:南韓和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運勢愈來愈與這種電子零組件的景氣循環緊密相連
。晶片價格將成為經常帳順差的一大驅動力,或許也會協助創造出『矽貨幣』(silicon
currencies),類似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油元(petrocurrencies)。」
報告指出,南韓對晶片的倚賴未曾像現在這麼明顯。晶片去年是南韓最大的出口品,協助
緩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以致南韓是去年經濟萎縮幅度全球最小的國家之一。根
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估計,近年來半導體占南韓科技業出口比重已升至大約五成
,高於2000年前後的30%左右。
TS Lombard的報告並指出,在台灣,過去七年來,電子零組件銷售額平均貢獻了四分之三
的出口成長,而且幾乎相當於台灣去年經常帳順差的150%。台灣政府甚至開始對家庭限制
供水,以協助晶片產業度過旱災衝擊。
隨著世界經濟從疫情低潮復甦,晶片短缺已凸顯出全球經濟對台、韓兩國的倚賴,這也使
美國拜登政府有理由投入更多資源,設法在美國境內重建晶片生產設施。
葛林預測,晶片短缺現象可能再延續數季之久,而全球半導體需求將推升新台幣與韓元匯
價;不過,主要晶片製造商規劃的資本支出躍增,可能意味第一波晶片景氣循環快要觸頂
。
葛林說:「台灣和南韓是明顯的贏家,且會持續因十分強勁的外部需求和地緣經濟勢力增
強而從中受惠。隨著半導體需求正出現結構性轉變,這兩個經濟體可能變成更高度專精的
科技出口國。」
心得/評論:
1. 單一出口產業呈現爆炸性成長,致使貨幣升值,而削弱了經濟中其他產業的競爭力;
2. 主要晶片製造商規劃的資本支出躍增,可能意味第一波晶片景氣循環快要觸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