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E2010 (AmericanEagle)
2021-05-11 22:01:321. 標的:2609 陽明
2. 分類:心得
3. 分析/正文:
4. 進退場機制:沒有入場的理由,隨時都該退場。
海運股成了最近高熱點話題,起因是今年3/23長榮大排擱淺,讓市場的眼光轉向航運股,
加上媒體大量播報與解析全球航運現況,大眾才發現近期市場對海運的需求大於供給,而
產生出:對喔!我怎麼沒想到海運的投資機會?一夕間讓長榮等海運公司成為關注焦點。
-
陽明歷史股價長期處於10元上下,2020年中開始成長到年底30元,2021年3月後又開始大
幅上升至100元(5/10)。
一年漲幅10倍,讓人產生好奇,想翻開財報一探究竟。
陽明海運從2001-2021,20年間營業額加總超過兩兆,但淨利潤加總卻僅賺14.68億,年平
均賺不到1億。2020年負債有1586億,佔總資產81.4%,有息負債600億(我只抓了大概,長
、短期負債+應付短期票券),財務成本支出了35億元。負債的部分讓人看了心驚膽跳,各
種融資方式陽明基本上都玩轉了一輪。優秀的企業,將負債控制在合理範圍,在未來需要
資金時,透過借款舉債來增加自己的營運實力;差勁的企業,卻將負債視為救命稻草,挖
東補西牆。
陽明海運2020年總資產1950億,固定資產1295億佔66%,折舊費用171億,超高昂的折舊費
用,每年大量消耗淨利潤,可以想像,在大部分不賺錢的年份,海運公司還是要忍受大量
的折舊費用,難以降低固定成本,導致淨利潤為負。
行業天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化妝保養品產業,有經營品牌的需求,毛利就是比一般生意
要高得多,扣掉營業費用後,也有不錯的淨利率;而船舶、鐵路、航空等重資產行業,在
極高的固定成本下,在景氣不好時,高投入卻成了難以離開市場的絆腳石,即便虧本了也
要做,為得是至少能攤平固定成本。
長榮海運也是一樣的狀況,新聞節錄:
"貨櫃航運龍頭長榮日前公布財報,2020年稅後純益達243.65億元,年增21554.05%,不
但寫下獲利新高,更一舉超越過去14年獲利總額。每股稅後純益大賺5.06元。獲利吃下大
補丸主因,就在疫情助攻下,全球貿易出現缺船、缺櫃、缺人「三缺」窘境,使貨櫃航景
氣炸開。如今塞船事件,讓原本供給就相當吃力的貨櫃航,運價再起。"
看得出海運股純粹是賺取短期市場需求上升,但供給大幅下降,所以價格提升的利潤,貨
運產業並非難以進入的高門檻行業,其供需總有一天會回歸正常。
-
海運業基本沒有護城河存在,我認為航運股不值得讓PB達到3倍,如果PB是1倍,也僅是用
1:1的價格去購買差勁的資產(重折舊的船舶與其他固定資產),也共同承擔了企業負債。
有些優秀企業可以在高PB狀態維持高ROE,代表資產中有些因會計保守原則,而無法進行
計價的資產,譬如已費用化專利、客戶關係、品牌價值、具壟斷性質特許權。
即便是業績旺盛時期,海運股PE也最多只值10倍,這還算是高估。所謂強週期性股票,在
高PE時才值得買入,低PE時就該賣出,指的是當業績佳時,市場不會給強週期股票過高估
值,但因為公司EPS巨幅上升,推動股價小幅上升,收窄了與股價的倍數,所以此時更應
該賣出,因為業績好只是一時,無法永久,等到業績回落,股價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
EPS大幅縮小,所以放大了與股價倍數。 現在狀態是,公司業績大幅上升,而市場卻也不
理智的給予高倍數PE。
在我感覺,21年3/23之前的台灣航運股價都還在正常週期股範圍內,現在則超出理智範圍
了,去年因為後半年全球大漲,海運股因為業績當紅,跟漲的漲幅本身就有一點高估,今
年第二次漲幅已經有泡沫存在。陽明股價從10塊上升至30塊,PE在10倍還屬週期股合理區
間,現在股價90元與20倍PE,完全就是市場的不理智造成,21年05/11 長榮與陽明
成交量在當日為全台第一與第四,總和超過135萬張,成交額破千億。
同時間市值大陽明50倍的台積電,成交量僅不到6萬張,成交額338億。
華爾街有一句有趣的諺語:地上沒有100元。指的是當大家走在路上,發現地上有100元鈔
票,也不會俯身去撿,因為他們覺得這事情不可能是真的,直到有人真的撿到了100元鈔
票,所有人走路時會看著地面尋找,這時候就不可能再撿到錢了,直到大家放棄了這件事
,把眼光移開了路面,地上卻又有可能再出現100元-當一個賺錢模式被明顯發現時,它
就再也不可靠。即便去年至今年初的海運股的確讓水手們賺的盆滿缽滿,那些還沒上船
的人們,現在才把目光聚焦到船上也太慢了。
-
另外,即便知道海運股高估了,也很難選擇放空,因為預料不到它的股價在未來的何時回歸,沒
人希望自己成為那個在黎明前最後一刻倒下的人。喬治索羅斯曾在1987年時,看空日本股
市,但日經指數直到1990年初才泡沫破裂,索羅斯看對了邏輯,卻抓不準時間,他並沒有
堅持到最後,沒人知道狂歡的派對在何時會熄燈。
現在的陽明只是一個傳花擊鼓的遊戲,到最後,落到手上的不會是花,是刀子。
一間企業的價值,由它未來所能收到的現金流加總並折現,一些股市名嘴認為:台灣海運
股長年來被低估。但從現金流入之金額所能創造價值來看,海運股並沒有被低估,它的自
由現金流就是少得可憐,賺來的錢也必須不斷再投入構建固定資產,經營現金流入本來就
不穩定,投資現金流出中的固定資產又每年大量失血流出
版上有些神人高手在航運股上賺了大錢,那是萬中選一的極少數,需要實力+運氣,只可
惜那跟大多數人不相干,如果僅是無知識基礎的跟風,那只是用錯誤的方式獲得成功(錯
誤的方式是指極高的失敗機率),無論開頭賺了多少,最終會讓你慘痛失敗。
真正會讓你賺錢的投資,大部分時間往往是平淡且無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