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中國狂掃二手半導體設備 華為建晶圓廠自產自用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drvVpw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6月29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全球半導體戰爭持續升溫,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似乎不足以抑制中國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的
決心,由於,中國無法生產也無法採購最先進的半導體,導致中國更積極在大量購買半導
體生產設備,尤其中國將目標轉向較成熟製程的汽車半導體等領域。
自從美國對華實施禁售令之前,中國電子業加倍庫存備貨,而半導體公司更是提前採購晶
片生產設備、甚至不惜狂掃二手貨設備。業界人士表示,除了確切需要的設備之外,中國
半導體公司還額外多訂購五到六台、甚至兩倍數量的設備。
2021年第一季,中國從美國和日本購買半導體生產設備的數量排名第一。美國半導體設備
供應上科林研發(Lam Research)2021年第一季的銷售額,中國公司占了32%。雖然這也
包含對在中國設廠的海外公司的銷售,但業界專家認為,中國本土企業的採購量正在飆升
,特別是代表中國代工產業的中芯國際(SMIC)。中芯國際也曾與韓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接洽,以降低美國制裁的影響。
特別是,半導體工廠建設其中晶片製造前段所需的 60% 至 70% 的設備由美國和日本公司
主導,如何確實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日經中文網調查報導,二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9成似乎正在流向中國,二手價格正在
逐年上升,近1年已平均上漲了2成;若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相比,行情漲至10倍以上。
也就是,中國的瘋狂採購正式推昇二手設備價格上升的背後原因。而這些二手設備以採用
成熟製程(68nm、28nm以上)及200毫米(8吋)的半導體晶圓設備。,而且這些設備所生
產產品可用於功率半導體等車載半導體領域,使用200毫米設備的情況很多,二手設備需
求持續擴大,甚至設備很搶手直接流向下一家工廠。尤其,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
SMIC)及海思更是大筆採購。
由於之前庫存晶片快用完,最近市場傳出華為將在武漢建立晶圓廠自產自用,最快在2022
年投入生產,以解決自用晶片不足的問題。初期以光通信晶片和模組產品為主。華為將為
武漢的研發單位投入近一萬人力,主要研究專案包括光通信設備、海思晶片、自動駕駛雷
射雷達等。其實,2019年華為旗下海思光工廠在武漢成立專案規劃設計方案,共投資18億
人民幣,可能就為晶圓廠布局有關。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各國積極發展國家半導體產業,興建晶圓廠成為重點,半導體設備需求也跟著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