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鴻海劉揚偉:打造下個護國神山 瞄準電動車與化合物半導體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zS7vPp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9月7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2021年9月6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攜手鴻海舉辦領袖對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
於【剖析台灣化合物半導體贏者策略】座談會,認為台灣若要部署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生
態系,需掌握打造電動車生態系、複製矽基半導體供應鏈成功經驗,還有政府須協助解決
人力短缺及培育半導體人才,並定期與產業交換意見、保持政策彈性。
電動車(EV)對於化合物半導體的需求遠大於供給,這是台灣絕佳的良機,如果能藉由發展
EV來帶動化合物半導體供應鏈,有著「第三代半導體」之稱的碳化矽(SiC)及氮化鎵(
GaN)就有望成為台灣新一座的護國神山。
劉揚偉指出,一部EV電動車須使用到60顆SiC,但一個6吋晶圓卻只能生產不到500顆SiC,
僅能約供應8部車,所以可想見需求遠大於供給。若能將矽基半導體供應鏈成功複製到碳
化矽供應鏈,相信台灣在寬能隙半導體的經驗上,又多了一座護國神山。
但,其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即是人才短缺。劉揚偉指出,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2021年台灣
半導體人才的空缺已超過2.8萬人,但是每屆半導體相關畢業生卻不到1.2萬人,中間差距
很大。劉揚偉指出,面對電動車產業起飛,鴻海大約有5~6千人從事半導體相關工作,但
未來需要更多半導體人才,認為政府在此方面可大力協助業界培育人才,並鼓勵大學院校
增加半導體相關獎學金、廣納全球優秀人才,透過產學合作給予一定的就業機會。
劉揚偉就整個電動車的成本結構做分析,發現有三至四成的成本來自電池,另外三成則與
半導體有關,而在占比三至四成的半導體材料中,有很大一塊則是和功率元件有關。
劉揚偉強調,鴻海一直在追尋的就是如何妥切的解決客戶的問題,以電動車來說就有三個
問題待解:充電時間太長、續航力不夠、價格較油車昂貴,如何解決是一大難題。鴻海希
望可以從中找出可以解決這三大問題的半導體技術。
鴻海經過這段間的研究發現,SiC是關鍵,這也是為何鴻海在今年8月買下旺宏竹科廠的原
因。之前,鴻海旗下夏普在日本福山也有一座8吋廠,此外,鴻海入股馬來西亞Dagang
Nexchange (DNeX)股權5%後,等於間接取得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SiTerra的產能,這些產
能都瞄準在電源及功率元件的應用,希望備足IC產能為電動車市場做準備。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鴻海董事長受訪時強調,電動車時代來臨,化合物半導體扮演重要角色,鴻海也在積極擴
大晶圓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