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哎呀 抱歉抱歉 可能我說得太過於簡陋所以讓某些人誤會了
但我並沒有"高beta值股票不好"的意思
不管是價值/成長 規模大小 波動高低 或是相對強弱
乃至於beta 動能 獲利能力或其他想得到的市場因子
在不同的市場狀況下都有它相對應的腳色 端看你如何安排而已
股票交易系統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有許多因子可供挑選
除了傳統的操作方向 進出場時機與持有部位規模以外
針對市場狀態的變化調整投資組合的組成因子也是重要的一環
市場寬度持續增加甚至進入鈍化區時 到處都是突破整理區間的股票
這時候就適合挑選強勢小型成長股在突破時進場 甚至可以稍微擴張信用槓桿
而這些出現進場訊號的標的往往也都是高beta值的股票
然而 當市場寬度轉弱甚至回到中性區域時 首當其衝的也是這些標的
因此不管是追蹤型出場也好 跌破支撐區出場也好 甚至是定時出場
我們總要有某些出場方法來確保手上獲利不會煙消雲散
甚至於在市場寬度位於中性區域時利用相對強度建立起多空對沖的組合
倘若市場修正進一步加深 這樣的策略往往能帶來不錯的保護效果
而萬一市場寬度跌到相當低的位置 大部分股票都呈現超跌的狀態
此時搶反彈/抄底時 投資組合可以轉換為之前跌深且波動率高的權值股為主
因為帶領市場從谷底往上強彈/攀升的 往往都是跌深的大型股
以上這些 都是可以從市場歷史數據資料庫得到驗證的策略
因此 不同特性的股票乃至於期權等衍生性商品沒有什麼好或不好
取決於我們如何利用它們在不同市場狀況的表現來建立相對應的投資組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