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剛好負責印度市場,
這個議題我剛好可以插上幾句話。
我認為目前印度市場最大的問題不是基礎建設不足,而是整個人民素質上的瑕疵。
印度總理莫迪從2014年所推廣的印度製造立意是要藉由關稅控制國外產品的輸入,
另一方面用印度製造的方式鼓勵國外廠商在印度設廠製造,進而提高當地就業率,
以及進而學習國外廠商的技術,來達成提升當地廠商製造水準的目的。
這個政策的立意,有刻意學習上個世紀中國吸引外資設廠的影子在。
印度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民族,他們在基礎的科學,軟體以及製藥上都頗為強大。
如我剛才所提,因為極度競爭的環境,加上當地貧富差距過大。
造成印度人非常非常非常的短視近利,任何印度所提出的Project藍圖都畫得非常得好。
但是在執行上常常因為偷工減料,或是中間人收取回扣的原因,造成專案的結果與當出
計畫時天差地遠。
在1980年代,印度曾經嘗試製作自己的戰鬥機來取代老舊的米格戰機,基本上就是想要
嘗試用逆向工程的方式製作印度版的幻象-2000,但是因為缺乏重工業以及精密航太產業
的研發能力,造成研發過程中大量零件必須仰賴外購。在2020年代的現在該戰機依然尚未
能夠成功量產,其中只要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生產的C/P值過低,量產及落伍。
其中印度有嘗試想要向周遭的孟加拉以及斯里蘭卡銷售自產的戰鬥機。
但是開價一億美金一台,一億美金一台是甚麼概念?
目前台灣購買的F16V為1.2億美金。
F18大黃蜂 9400萬美金
F-35 1.6-1.8億美金 (視各型號不同)
印度國產蘇愷30 6200萬美金
跟印度光輝戰機同級,性能略同的巴基斯坦梟龍戰機 約5000萬
由此報價就可知道,印度製造在效率以及生產成本控制上的落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便看看同樣是印度生產的阿瓊坦克,
一樣都是印度式專案管理的慘劇。
扯遠了,回到車廠。
有鑑於福特已宣布將退出印度製造的計畫,
我不認為身為人類救世主的Elon Musk會重蹈覆轍。
印度市場是有的,但是在先進國家廠商要維持原本的產品Portfolio的狀況下進入,
幾乎不可能成功,印度政府會藉由提高稅收以及各種認證費對進口商強取豪奪。
此狀況,強如三星也要跌破滑鐵盧。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28691
目前各台灣品牌廠對印度市場也都持觀望的態度,一妄動,就是虧損。
以產品Segment來看,會在印度熱銷的幾乎都只有低價,高性能比的產品才有辦法生存。
以目前特斯拉的產品線來看,幾乎不可能成功。
以上個人想法,然後印度BIS認證要讓我Q4幾乎不可能有業績惹 Q_Q
印度市場,真的母湯,寧願去非洲 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