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ompi (大波動)
2021-10-25 09:54:40※ 引述《zxy472 (台中劉以豪)》之銘言:
: 菜雞想請教各位原本都是盤整的情況,但前一天還沒有爆大量,單純拉一根紅K棒
: 隔天突然爆大量的話,若有以下幾種情況
: 會如何操作或解讀
: 1. 爆大量拉一根大紅K: 是否有先知,散戶勇敢跟著買進?
: 2. 跳空爆大量:跟(1)一樣也是有先知,散戶勇敢跟著買進?
: 3. 跳空爆大量: 盤中拉一根大紅K,但突然被出貨變成一根大綠棒
: 是否跟著認賠下車,還是長期套牢散戶賣壓,再繼續持有?
一、效率市場
很多時候投資人會拿除了價格變動以外的資料嘗試去解釋過去的股價走勢
或是嘗試去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其中成交量的變化是最常被拿來用的。
成交量資訊對於預測股價有沒有用,在這裡介紹一下 "效率市場假說",這假說算是念
財經相關基本常識,不是相關背景不知道也沒甚麼。
參考維基百科 https://reurl.cc/35KpXL
台股應該不屬於強勢效率市場,台灣的各股 屬於不是弱勢效率 至 弱勢效率 之間
參考:動能策略與股票偏態的交互影響研究/黃泓霖/2019 p.1
簡單說若是 個股符合弱勢效率 則
"弱式效率越高,若以過去價量為基礎的技術分析來進行預測效果將會十分不準確。"
也就是說利用量價關係去預測未來股價是不明智的。
反過來說,如果有一個股可以利用成交量與技術分析獲取超額報酬 則該股票不屬於
弱勢效率。
二、是價領先量,還是量領先價? 以長榮海運為例
長榮海運(2603),7/6日最高為233元,至10/22收盤 89.2,下跌約61.7%。
很多人說量縮導致價跌,也有人說價跌導致量縮,本分析以長榮海運為例分析
報酬率與成交量關係:
到底是成交量增加使得價格上漲,成交量下跌導致價格下跌?
還是價格上漲使得成交量增加,價格下跌導致成交量下滑?
長榮海運價格與成交量走勢 (2020/1/2~2021/10/22)
https://i.imgur.com/a2OHfmG.png
6/16創了歷史天量,單一股票成交金額達1422億,比數年前台股整個市場成交量
還要多。
變數
https://i.imgur.com/3ZvG9Jb.png
採用因果關係(Granger Causality Test)
結果
https://i.imgur.com/flDwM4r.png
拒絕報酬率不是Granger Cause DTVL,也就是報酬率變動領先成交量變動。
換言之在長榮海運,成交量變動並不能作為預測未來股價變動的因素。
觀察DTVL的分配其峰度係數大於3,為4.42,為高峽峰具厚肥尾分配,
可以用GARCH模式進一步分析。
https://i.imgur.com/pFaeDvm.png
建立AR-GARCH模型
https://i.imgur.com/6AOr7Ts.png
結果
https://i.imgur.com/r1Hv0FT.png
根據上述分析:
A.由於報酬率對成交量有單項顯著因果關係,從Rtn(-1)係數1.95(p<1%)可以得知前
一期報酬率上漲當期成交量有正向關係,也就是說成交量的上漲是因為不斷的價格
上漲所致。
B.反之若價格下跌則成交量會下降。
三、結語
由價量走勢圖可以發現從2021/1起長榮海運成交量就達單日300億左右,
其原因是從2020/11開始短短兩個月價格就翻倍,從19.2(2020/11/2)上漲至45.5
(2021/1/5)。
長榮的股價不斷上漲,向市場投射強烈的上漲訊號,吸引散戶投資人不斷買進,
短線投資人則不斷買進賣出賺取價差,價格的上漲吸引更多的買進成交量,
最終在7/6達到233最高價。
後續價格的下跌使得先前買進的投資人被”石化”,不知所措。
在行為財務學中有所謂的處分效果,就是散戶投資人會在賺一些時就賣掉,但是
下跌時卻長抱股票的現象,因為人喜歡賣掉錢落袋的感覺,但輸錢時卻害怕”後悔”
與自尊心作祟不願意將決策錯誤的股票賣掉,因此股票下跌時成交量卻不見放大的現象。
結論就是,股票的上漲與下跌,成交量增減是果而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