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其實不是在於存多少錢
而是在於究竟願不願意為了老年的生活品質多付出一點 如此而已
國外曾經有研究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會逐漸變老這件事情其實是無感 甚至會逃避
很多人其實對於老年的自己是沒甚麼同理心的...
錢多也好 錢少也好 只要有存有投資 透過長時間的複利累積多多少少還是會產生效果
但很多人會拿"錢少"這個藉口來掩飾自己其實不願意為了老年生活付出的事實。
說難聽一點,你那一點錢就算拿來享受也享受不到甚麼屁。
只能買個自以為潮的iPhone13來小確幸一下
或是花個幾萬塊去日本玩一個禮拜然後說自己很有見識(?)
......
人生其實很長 即使工作30年後退休也不過50-60歲 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退休生活不需要好好的來準備嗎
還是說打算活到老做到老 那也可以啦 只是各自選擇而已
但如果年紀大之後 有上被動收入BUFF的話 工作起來更可以輕鬆自在 人生選擇也會多很多
就看你願不願意為老年的自己多付出一點了
說到這好像沒甚麼股點 我就引用我之前試算的財富自由計算給大家參考。
對象是一般中位數收入的人,一個月存一萬塊的情況下去計算,而且假設每年都可以增加2%的存入金額去計算。
以台灣報酬指數過去18年9.91%的報酬率來看,30年退休後可以有2500萬的股票資產。
屆時把2500萬全部放到穩定配息的銀行股或電信股大概會有100萬的被動收入。
加上退休金與年金約40萬。一年大概有140萬的被動收入可以使用。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況,實際上股市會波動,投入的時機點很重要。
實際回測的結果大概可能只有120萬,但也不差啦。
詳細論述麻煩看一下我的文章,這邊就不多說了。
https://ethanbloggg.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html
總之,複利效果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驚人。但複利同時有一個特性就是前期效果不明顯,後期越來越強大。
所以想要享受複利、感受複利的威力就要堅持下去,越久越有感。
不要只顧著幫助別人,偶而關心一下那個年老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