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股市飆漲幅度誇張,當然一部份是因為疫情期間各國為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從美國、歐盟、日本到台灣,無一市場例外。
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三大央行的資產規模擴張到現在,沒有減少過。意思是,即便疫情過去,央行就算有意升息,可能資產規模也很難降低多少。
如果這個推論是合理,是不是代表只要總體經濟有點風吹草動,甚至是先前的債務問題,市場的流動性只會持續增加,差別僅在於增速如何?
當然這一兩年可能不是常態,但要有一個很大的跌幅,發生可能性不高,就算是之前疫情剛發生,台股下挫也才到8500點左右,大約一年就增倍了。
換句話說,定期定額這種方法雖然相對穩定,但長期報酬率大概就貼近大盤,或者略高於通膨,期間可能是數十年不等。看起來快跟儲蓄險一樣,只適合少數完全不懂投資的人。
如果是短期,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可能更遜於直接投資大盤或者主題標的。
未來真的還有人覺得定期定額是一種合適的投資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