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稍長,不想詳細看可以拉到最下面
台灣的經濟命脈的科技業
在台灣的晶圓製造業用的大量的電
因此影響最重要且最深刻的就是穩定的供電
所以這個議題會探討到重啟核四與三接遷移這兩項公投議題上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台灣未來的電力配置規劃
https://imgur.com/yTmktrr.jpg
這張圖是未來4到6年的新建與除役機組規劃
我們可以看的到自從否定了深奧燃煤電廠後
未來的電廠規畫中沒有新的大型電廠
除役量 114年前是790.8(萬瓩) 116年是884.4(萬瓩)
新增量 114年前是836.02(萬瓩) 116年是1096.02(萬瓩)
接下來我們看台灣的歷年用電量與預估成長用量
歷年發購電量
https://i.imgur.com/zsjmi7C.jpg
歷年裝置容量
https://i.imgur.com/w6djB1l.jpg
根據台電資料
99年發購電量2073億度 109年用電量2389億度
99年裝置容量4091(萬瓩) 109年裝置容量4977(萬瓩)
但大多的成長都是不是基載的再生能源
109年扣掉99年的再生能源成長是676(萬瓩)
所以基載的部分只增加了210(萬瓩)
根據經濟部資料
全國電力供需報告用電量2020年高增2.1%高於10年平均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Link2.aspx?menu_
id=48&sub_menu_id=8749
預估台商回流,台積電設廠與電動車等因素,每年用電成長量平均成長2.5%
不過在這份報告中講到2020年的用電量為2,771億度,比上述的台電資料更多
如果用此數值計算114(2025年)用電量達3135億度
對比114年所新增與除役的量836-790 = 46(萬瓩)
用電卻新增364(億度),換算下來根本補不上新增的電量
只能依靠非基載的綠電與不退役一些機組才能補足
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近12月的台電風力發電量
https://i.imgur.com/BuZJ6s9.jpg
這十二個月加起來約715百萬度,約7.15億度
總結看未來的發電機組與能源結構
https://i.imgur.com/F14JAm8.jpg
以及經濟部電力供需報告
https://i.imgur.com/B7viquG.jpg
段落總結一下,到這邊我們可以發現未來的供電上台灣已經沒有選擇
可調控機組幾乎沒什麼成長,甚至透過經濟部的報告在114年還是下降的
在放棄深奧燃煤電廠後,未來幾乎是全部押住在風電與太陽能源上
這是目前的各類別發電量狀況
https://i.imgur.com/sgsApEP.jpg
尤其是大家關注近12月的風電發電上,可以發現夏天的風力佔比是低的
未來可以預估在春夏秋的下午入夜之後,就是風險較高的時段
所以真正能夠穩定用電量以及改善未來能源轉型的方式
除了重啟核四外,也要能夠延役核二核三
三接,四接(和協)無法避免,環保團體有提過三接四接整合在台北港的方案
不過被政府反對了
不過以上方案政府目前只選擇了三接,所以未來只能天佑台灣
以產業方來看,就只看台積電,明年的3nm量產與2024年的四座2nm廠
這些都是吃電怪獸,更別說其他產業的增產與電動車的發展
當然如果綜合以上的內容有什麼是最安全且最穩健的方法呢?
我認為是延役核二核三(核一已經來不及)
並且重啟核四作為保險,三接也可以往外推或是遷移
甚至四接也有足夠的時間做環評探討(畢竟要填海造陸)
並且觀察建好的離岸風場歷年的發電量狀況
以及積極探討下一個十年國家的能源計畫(目前的規畫只有到2025)
補充一下股點,近期的天然氣價格高漲
https://i.imgur.com/5ctzzLY.jpg
在未來探中和的協議上,現階段眾多國家天然氣使用量大增
以及回頭探討核電的使用與建設
因此可以在天然氣期貨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