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財部、台新大和解…就差5.7毛錢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OpVyoD
發布時間:金融理財中心 2022.01.27
原文內容:
財政部與台新金的彰銀釋股案,就差最後一哩路!據透露,25日上午九點半,兩方代表與
金管會官員在最高法院的調解過程,除了彰銀每股收購價格還有5.7毛錢的落差外,雙方
幾乎達成多數共識,並待農曆春節後再次調解。
台新金與財政部因彰銀案糾纏16年,並有多個官司互告中,但雙方已於去年同意由最高法
院進行調解,希望達成止爭息訟目的。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25日上午的調解庭中,在一位資歷豐富的退休法官居間調解的積極促
成之下,雙方達成「由財政部協助買回」台新金手中彰銀持股的共識,至於彰銀每股收購
價格,財政部堅持以17.65元作價,但台新則堅持以每股18.22元賣回手中彰銀持股。台新
金的估價基礎,是以過去5年彰銀均價作為依據。
目前台新仍持有彰銀21.62億股,占比達20.78%。台新於去年六月併購保德信人壽過程中
,即同意金管會所附帶的條件,即在6年內出清手中彰銀持股。
據了解,在這位退休法官的勸說下,強調「現在是和解收場的最好時候」,也希望在「不
讓台新金吃虧」的前提下,雙方開誠佈公的進行協商。原台新金要求所持彰股份由財政部
買回,但最後退了一步同意改由「由財政部協助買回」。
而25日最後的爭議點,在彰銀的每股5.7毛錢的價差,調解人極力協調希望「雙方再各退
一步」,可以取一個彼此都可以接受的17.65與18.22的中間價位。
兩造25日所談結論仍須由各自內部程序追認同意,並約定三月間再行調解確認最後結果。
且因有金管會官員在場確認彼此意願,也希望可扮演居間協助和解角色。
由於此一案件雙方纏訟多年,執政高層也希望可以儘速和解落幕,因此透過多方管道促成
雙方調解。但因財政部與台新金各有壓力,須面對國會監督與對股東權益負責,因此糾結
至今。
台新金於2005年7月間,以365億元溢價114億的價格,取得彰銀23.41億股,約合22.5%股
權,成為彰銀單一最大股東。台新金當時係為解彰銀危機而入股,但此協議經政黨輪替後
而有生變,國民黨執政時期財長張盛和強勢表態捍衛公股權益。然,民進黨再次執政後,
仍依國民黨執政時期路線不願在公股權益上讓步,終而對簿公堂。
16年期間,台新獲彰銀配發現金股利109.69億,股票股利9.4億股,以當時16.65元計價,
折合156.51億元。一旦雙方達成和解,台新出清所有持股,約可再取得382~394億元。
https://i.imgur.com/vjPZFrS.jpg
16年僵局 各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彰銀案糾結16年,台新金、彰銀和財政部三方都被卡死,有如難解的棋局。彰銀被卡在兩
大股東間左右為難,多少形成彰銀業務發展的阻力;台新金則卡在要放手彰銀另起爐灶,
還是等待司法還台新公道,因而錯失不少擴大版圖的良機;至於公股卡在政治壓力和市場
現實之間,同樣面臨進退不得的兩難。
台新金告財政部創下金融業「民告官」首例,多年來雙方各有主張,完全沒有交集。然而
,循求司法途徑本就是一條漫漫長路,這些年在一審、二審後又回到更一審,其間宣判時
程總是一延再延,也使得此案愈加曠日耗時。
回顧16年多,已經歷二次的政黨輪替,如果台新金及財政部繼續各自堅持,不願退一步,
沒有人能預估這場官司還要多久才能定讞。
台新金去年以出清彰銀持股為附加條件,順利合併保德信人壽並更名台新人壽,顯示台新
金已逐漸揮別彰銀案,開始走自己的路。至於買賣價格怎麼才算合理,恐怕也難由司法認
定,比較妥適的方式或是尋求第三方公正機構鑑價,並經雙方合意,才能讓這事圓滿落幕
。
台新彰銀案在迷霧中走了16年,終於露出曙光,這最後一哩路能否在年後傳出好消息,基
本取決於兩造近在咫尺的心態而已。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沒有幾個16年可蹉跎,金融事業的發展也是一樣。對台新來說
,完全放手彰銀,取回資金,可讓台新更加海闊天空;對公股而言,解決彰銀問題,不再
創造公股外的第二大股東,才能讓彰銀自在遨遊。兩相權衡之下,台新金和財部都應該想
想,是不是有必要過於堅持價格,反而擋住原本更加寬廣的出路!
心得/評論:
希望台新彰銀趕快落幕
台新這次出清大概可以拿回近400億資金
可以拓展更多金融版圖
不用卡在法院那邊告來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