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上次發了一篇以後,被普丁打臉真是有點痛.
痛的不是被人笑,而是對此事的研判觀點錯誤.
至今我還是無法理解普丁的做法.
回到正題.
老樣子拉出時間軸,只拉過去的.最近的新聞說得夠多了.
1990/07/16 烏克蘭主權獨立宣言:成為永久中立國,不會加入任何軍事陣營
2003 烏克蘭國會通過外交決議,要與歐洲深度整合
2004 發生橘色革命,西方派尤先科當選總統,確立親西方入北約路線
2010/02/27 亞努科維奇當選烏克蘭總統
2011/11/08 北溪一號啟用
2012/03/30 亞努科維奇簽署烏歐聯合協議,希望與歐洲建成自貿區
2013/12 亞努科維奇最終決定與俄羅斯建立關稅同盟,拒絕與歐盟簽署貿易協定,
引發示威
2014/01 內閣總辭,反對派希望亞努科維奇也下台
2014/02 國會fire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至俄羅斯
2014/03/06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此前一周零星交火
2014/03/24 G8決定變成G7,將俄羅斯暫時踢出
2014/03/27 聯合國認定俄國非法佔領克里米亞
2014/04/11 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同步修法,確認雙方從屬地位.
克里米亞事件中立者:中/日/印度/台/梵蒂岡/馬來西亞/哥倫比亞
支持者:古/敘/北/委內拉/尼加拉瓜
反對者:你想的到的那些
2014 烏克蘭正式宣告放棄中立國的角色
俄與中簽定30年西伯利亞天然氣合約
2015 波羅申科簽訂明斯克協定,給予烏東兩州高度自治權,以及外交否決權,
換取回歸烏克蘭.
波羅申科提議修憲以落實明斯克協定,引爆激烈衝突並造成軍人死傷.
烏東領導人也表示不滿並尋求獨立.
俄與中的西伯利亞天然氣擴建二號管
2015/02/21 普丁:我們浪費了八年在和平解決政治訴求(烏非軍事化/中立國)上
2016 烏克蘭法律要求六成節目使用烏克蘭語而非俄語
2017 要求五年級以上需以烏克蘭語教學
2019 烏克蘭修憲,將加入北約及歐盟寫入憲法.
2019/01 美國警告如北溪二號營運,將使烏克蘭安全地位降低,且造成歐盟依賴俄國
2019/11/30 川普批評歐盟各國的北約軍費太少
2019/12/19 俄烏歐三方簽署協議,重新輸送天然氣,隔日川普以2020國防授權法,制裁
北溪二號相關廠商.
2020/07 美國將北約駐軍部分撤出德國
2021/09/06 北溪二號建設完畢
2021/12 烏克蘭邊境逐漸有些活動
2022/01/28 俄與中簽定30年天然氣合約
俄完成東方聯盟天然氣管線建設評估
2022/02 俄烏開戰、制裁
光列這些就花了很久,後面有點懶了.
從時間軸可以看出,原先烏克蘭的中立立場受到了俄/歐美之間的影響而搖擺著.
在克里米亞事件過後,歐美對著俄羅斯抱持著些許的不信任,
但在能源議題上面,俄羅斯一直是個堅定的"盟友".
加上在克里米亞事件時,其實有著一定的民意支持,所以歐洲除了祭出部分制裁意思意思
就算了.
經歷了這麼多事件,俄國透過經貿往來,逐漸修復與歐洲的關係.但依舊無法從克里米亞的
制裁中脫身.這點從GDP可以看的出來.
Year GDP Per Capita Growth
2020 $1,483.50B $10,127 -2.95%
2019 $1,687.45B $11,498 2.03%
2018 $1,657.33B $11,287 2.81%
2017 $1,574.20B $10,720 1.83%
2016 $1,276.79B $8,705 0.19%
2015 $1,363.48B $9,313 -1.97%
2014 $2,059.24B $14,096 0.74%
2013 $2,292.47B $15,975 1.76%
2012 $2,208.30B $15,421 4.02%
2011 $2,045.93B $14,311 4.30%
2010 $1,524.92B $10,675 4.50%
GDP
https://i.imgur.com/y4cRQxc.png
CPI
https://i.imgur.com/gRXMKeK.png
雖然GDP看起來的確有好轉,但自從疫情以來高漲的通膨也打壓著經濟.想見國內的不滿
聲浪應該不絕於耳.
而這一切或許是普丁想用外交解決內政問題,也就是重新打造所謂的俄羅斯帝國,把國家
帶回榮光.原本是不是做做樣子而已? 窩不知道.但事實就是以局部戰爭的方式開戰了.
戰況的部分不是重點,而是隨著時間拖長,對俄國越不利.因為隨著各國的反戰壓力,
看著自家政府在支持烏克蘭所扮演的角色上面躊躇不前,勢必反燒到自家政府.
所以就看到從一開始的猶豫,到了後面越來越多的制裁,而各國之間似乎又有著比較的心態,
你送帽子我送槍,他送飛彈,我在加碼送大禮包等等,怎麼說就是不送兵.
畢竟...送兵如果死去的話,國內的政治壓力又更大了.所以送武器是最佳的選擇.
烏克蘭自然知道歐洲打著怎樣的算盤,所以一直在疾呼無人要幫,各國的國民看著更著急了,
於是再度呼籲政府要做更多事情.
最終就是這幾天的變化:部分踢出SWIFT、祭出核武、關閉領空、互相撤離公民、禁止交易
踢出SWIFT是我認為最莫名其妙的,原因正如很多人所知的:SWIFT不涉及金流.
少了SWIFT還有許多交易管道,這代表著會被收更多的手續費,所以在無法斷絕貿易的情況
下,祭出這招七傷拳也會傷害自家經濟.但如果斷絕貿易的話,也用不到SWIFT.
祭出核武則是這幾天說普丁下令部隊戰備.但先講核武的其實是馬克宏,他在前幾天說北約
也是有核武的.所以我猜想這是互相示威.被馬克宏嗆聲以後就亮刀給歐盟看.
關閉領空和撤離公民則是對可能的擴大攻擊乃至核武恫嚇的反應.
最後則是禁止交易,俄國和歐美都逐漸限制對方流出資金.
這整件事如果往悲觀一點的看法就是新冷戰的格局:互相不往來.
國際制裁、經貿關係斷絕,人民只能去少數國家...唯一的優勢是還擁有聯合國的否決權.
但在科學合作上或許會被豁免,否則有點難想像各國太空人如何上ISS等等.
(目前依賴俄國的聯合號)
對歐洲的影響是只能依靠美國提供的天然氣來完成能源轉型,如此一來需要大量的儲能
設備,這點在前幾天德國的宣示中就有提到.目前德國反俄聲浪之下勢必會減少來自單一出
口國的天然氣.但如此一來需要密集的船班才能達到原先所需.輸送成本勢必大幅上升.
而且未來如果演變成戰爭時,容易遭受到能源封鎖的情況.
對美國則是超級大利多,歐俄嫌隙才是符合美國利益.
在北約軍費方面,美國可以名正言順地走川普路線,也就是要求北約提高軍費.而在烏克蘭
的教訓後,各國應該也不敢不給.美國也可以藉機賣軍武一波.
在能源方面獲得超級大買家,以往一直打不進歐洲市場,如今普亭送上大禮.不知道這算不算
另一種通俄門.
中國則是顯得尷尬,除了對俄立場以外,自身想說服人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但隔壁老大哥面對
曾經的小弟都能搞出這個局面了,面對台灣類似烏克蘭國家路線的走向,勢必會更敏感.
而且各國也會防備共軍仿效俄國做出類似調度.
烏克蘭以受害者之姿獲得了國際的關注,且累積了加入北約和歐盟的籌碼.雖然這是用血
換來的.
最後則是俄國,獲得了甚麼? 最好的結果就是獲得烏克蘭回到中立國的角色
最壞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還損失外匯/國際關係/市佔率
而且很有可能像是上位版的北韓,也就是勉強可以自己自足.
但損失長年的國際關係真的是很傷.
至於這如何落幕? 想了很多天,窩不知道.
具體還是要看歐美把俄國逼到什麼地步.我認為這是逼上梁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