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2022年十大最具創新力的太空公司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4Uo0jI
發布時間:
2022/3/18
原文內容:
根據Fast Company調查2022最具創新力公司名單,總共有528家,其中52家其舉措最具影
響力的公司,包括最具創新性的機器人、設計和AR/VR公司。
隨著投資的湧入,太空創新持續飆升。在2021過去十年裡,總共有1780億美元的投資流入
太空經濟。去年(2021),投資太空基礎建設公司的資金達145億美元。除了將富豪送入太
空的奢華太空旅遊是火箭和發射系統的進步外,對地觀測能廣泛應用在企業和社會,以及
用於下一代通訊和永續性發展的小型衛星、抵禦小行星和清理太空碎片的系統。
今年(2022)太空領域最具創新力的公司名單中,表現突出者:
SpaceX位居榜首,不僅在運載火箭製造商中處於領先地位,去年的發射次數更創下了新高
,並兌現了讓NASA及其企業客戶用更便宜的價格進入軌道的承諾。
Rocket Lab、Relativity Space和ABL Space Systems也都在尋找與SpaceX產業巨頭相競
爭的優勢,每家公司都在此番太空競賽中試圖從全新的角度切入。
Rocket Lab去年有五次成功發射,並正在努力使其火箭零件可重複使用。
Relativity Space已經具備大規模3D列印的能力來製造其火箭,這對未來製造以及改變火
箭的製造方式有很大的潛力,該公司也正在為其首次發射做準備。
ABL Space Systems也開發了一種新的發射系統方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發射台概念。
地球觀測方面,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領域對太空永續發展的意涵:
Planet Labs供客戶每天從太空觀察地球,且精確度越來越高。這種洞察力使該公司的客
戶有能力監測森林砍伐和參與海洋保護專案。
GHGSat已經能夠檢測到大型甲烷洩漏,因此可以立即進行補救。
太空經濟的另一個重大前景,是太空衛星促進地球上的通訊:
通過SpaceX的Starlink互聯網服務還是能夠協助偏遠地區的現場救急人員(first
responder)
Kymeta傳達有關森林火災關鍵資訊。
1. 太空探索(SPACEX):創新紀錄及送民眾上太空
2021年,SpaceX完成了31次成功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打破了該公司一年內完成任務數量
的記錄。4月,NASA選擇了SpaceX的星艦火箭將人類送上月球,並為Elon Musk團隊正在開
發的飛行器投資29億美元,目標是將人類送往火星。星艦火箭(Starship )是完全可重複
使用的,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運載火箭,能夠運載超過100公噸的乘客和貨物。SpaceX希
望在今年(2022)年初進行該火箭的首次軌道飛行測試。9月,SpaceX締造歷史,發射了有
史以來第一個全平民機組(all-civilian crew)進入軌道,兩個月後,又將四名太空人
送上國際太空站停留六個月後安全送回地球。該公司在2021年創造了單枚火箭發射衛星數
量的新世界紀錄,用SpaceX獵鷹將143顆衛星送入軌道。
在今年的全球50家最具創新力公司名單中,SpaceX排名第9。
2. 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S):每天產出高解析度的地球影像
地球成像公司Planet Labs憑藉其200多顆衛星組成的星座,每天提供關於我們星球的高頻
數據。從農業到永續發展,Planet的地理空間洞察力被用於各個行業,為研究員、企業和
政府的決策提供參考。客戶通過訂閱可以收到地球上任何地點的衛星圖像,他們可以通過
公司的Planet Archive搜索,其中包含超過100億平方公里的圖像。2021年10月,Planet
宣佈開發下一代衛星星座,以提高精確度、改善圖像解析度並減少延遲。12月,在籌集了
大約4.5億美元的私人資金後,該公司以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的形
式上市。
在今年的全球50家最具創新力公司名單中,Planet Labs排名第43位。
3.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保護地球不受小行星影響
2021年11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APL)啟動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這是全球首個全面的行星防禦測試,以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DART任務與
NASA合作,將展示由APL設計和建立的新技術,改變小行星在太空的運動方向。透過動能
效應,DART太空船將向一顆小行星導航,並有意與之相撞,以改變其軌跡。DART預計將在
2022年9月撞擊其目標,即小行星Dimorphos(目前對地球不構成威脅)。
4. 相對論空間(RELATIVITY SPACE):3D列印整個火箭
運載火箭製造商Relativity Space正在擴大其3D列印火箭的生產規模。2021年,
Relativity公司成功完成了其第一枚火箭Terran 1的測試,該火箭在今年年初的發射,將
成為太空中第一枚3D列印火箭。3月,該公司將Terran 1的第2節運往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
斯航天中心進行熱火試驗(hot fire testing)。去年,這家新創公司還透露了第二枚更
大的火箭計畫,即可完全重複使用和100% 3D列印的Terran R。Terran R的列印工作已經
在該公司位於加州長灘的新總部進行。該公司迄今已籌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並與
NASA、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Iridium公司等客戶達成了發射協定。
5. KYMETA:為偏遠地區帶來寬頻
Kymeta通過其平板衛星天線和連接服務,為全球提供寬頻通訊。通過其天線技術,Kymeta
為偏遠地區帶來了隨身的網路存取,協助現場急救人員等客戶向公眾提供關鍵資訊,如森
林火災的位置和軌跡。今年7月,Kymeta公司拿到美國空軍的9.5億美元合約,開發跨陸海
空、網路、電磁波譜和太空的綜合連接服務。透過與衛星供應商Intelsat合作,Kymeta在
11月成功展示了衛星支援的5G服務,其電子轉向天線(electronically steered antenna
)。
6. ABL SPACE SYSTEMS:在海運集裝箱上建造可運輸的發射台
ABL SPACE SYSTEMS成立於2017年,開發一種可運輸的發射系統模型,只要有一塊平坦的
混凝土,就可以將火箭送到太空。ABL內部製造的火箭及其地面站可以通過海運集裝箱移
動,每次發射只需要五個操作員。ABL計畫在今年年初發射其第一枚火箭RS1,並且已經獲
得了一份未來五年的主要發射協定清單。其中一個合約是與亞馬遜簽訂的,亞馬遜計畫在
2022年底前用ABL火箭將兩顆實驗衛星送入太空,用於其Kuiper計畫寬頻星座。
7. ASTROSCALE:太空物件捕獲技術
日本新創公司Astroscale是軌道永續經營的產業領導者。它在11月首次推出了一個新的通
用對接裝置,用於連接衛星,以在任務結束時捕獲這些衛星。該裝置的設計目標是供低地
球軌道(LEO)上的所有衛星使用,包括一個標準化的介面,可以與磁性和機器捕獲機制
一起操作。Astroscale的新技術是其衛星壽命終結服務的擴展,該公司在8月完成了衛星
捕獲技術的成功演示。新的對接裝置目前正在低地軌道上進行測試。迄今為止,
Astroscale公司已經籌集了超過3億美元的資金,包括在11月的最近一輪融資中籌集的
1.09億美元。
8. 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挑戰SpaceX的發射系統
2021年12月,Rocket Lab公布一個全新且可重複使用的中型發射器計畫,名為 Neutron。
Neutron將採用產業首創的設計,將火箭的第二節封裝在第一節內運行。第一節打開以釋
放第二節火箭,然後關閉其門並返回地球。Rocket Lab的Electron發射器,是美國第二頻
繁使用的太空發射系統,僅次於SpaceX的獵鷹9號。2021年,Rocket Lab用Electron火箭
成功完成了六次任務,使其完成的飛行總數達到23次。在2020年和2021年三次成功回收
Electron火箭後,Rocket Lab透露,已準備好在今年年初用直升機在半空中捕捉一個助推
器。
9. GHGSAT:從太空辨識地球甲烷洩漏
加拿大公司GHGSat聲稱,經營著世界上唯一可以從太空探測溫室氣體排放,並確定排放物
洩漏的確切設施的衛星艦隊。2021年,GHGSat檢測到孟加拉達卡和馬德里的垃圾填埋場以
及土庫曼的八條天然氣管道中大量的甲烷洩漏。11月,加拿大政府宣佈,它將為國際甲烷
排放觀測站提供第一個高解析度的衛星資料集,是根據GHGSAT的調查發現。這家主打氣候
的公司目前有三顆衛星在軌道上,並計畫在今年年底前擁有一支由10顆商業衛星組成的太
空艦隊。
10. TOTUM LABS:全球衛星追蹤晶片連結室內外移動及LEO軌道
藉由都卜勒多通道展頻(Doppler Multichannel Spread Spectrum,DMSS)技術,衛星連
接新創公司Totum Labs推出了一種全球追蹤晶片,可以在室內和室外監測世界上任何地方
的物件。9月,該公司成功完成了其跟蹤解決方案的室內運行,實現了其在低地球軌道(
LEO)上的衛星與聖地牙哥一棟辦公樓中的物體間通訊。通過結合全球衛星覆蓋和室內覆
蓋,Totum為供應鏈監測、運輸、農業和其他市場,提供了獨特的連接解決方案。該公司
迄今已獲預訂單約200萬份。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30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從這10家太空公司來看,太空服務十分多元,縱使SPACEX已經佔下先機,但後進的ROCKET LAB也不可小覷,太空產業可以說是十分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