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s0553922 (ms0553922)
2022-06-12 19:49:30記得年初的時候 全台灣的財經媒體 提到台股 鋪天蓋地都是 台股兩萬 台積八百
美國方面 高盛 跟幾間投行 也提到 標普 4800甚至 5000
再來就是長達半年的下跌
其實財經網紅 媒體 評級機構 投行報告 本來就能收受 持有特定艙位人士的錢
為特定方向背書 在背書後 如果有一段長時間的下跌 是不是可以合理懷疑
有些媒體 運用影響力 嘗試說服其他人進場 為特定人士接盤呢?
這種出貨文 在台灣相信各位早已見怪不怪了
類似的狀況 在2008 次貸危機 早已發生過了
在機構拋售完 MBS之後
價格才是真正的一瀉千里
有些人真正的客戶 是法人大戶 看似在向對散戶做慈善
但實際上 收受誰的利益 為誰服務 真正不好說